长兴:体育评价改革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赋能 | ||||
|
||||
5月26日,省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长兴县教育局作了《体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行动》的交流发言。现将发言要点结合《长兴县教育局构建全学段校内外多元一体化体育评价体系方案》相关推进情况予以摘登。 长兴县教育局以完善体育评价机制、搭建运动参与平台、突出数字体育赋能、做优县域体育特色为突破口,深化推进体育评价改革,有效赋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以2022年为例,全县体质健康监测人数2.5万人,优良率为66.6%,同比增长8.21个百分点。全县共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16所,省级16所。儿童体质素养提升和县域足球特色发展成为新常态。 一、用好指挥棒,“评价+教学”一体化改革引导学校、家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理念,是体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目的。一是调整指标权重。将基于纸笔测验的“教学质量”从16分降至7分,调整的分值扩充至体育健康、近视防控等方面,其中体育健康分值从原来的5分增加到10分。二是构建评价体系。构建全学段校内外多元一体化体育评价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推动教学改革。印发《长兴县学校体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打破体育“教管教、练管练、比管比”局面,构建小、初、高一体化衔接大单元。举办“全员运动会”,改变少数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观看的校园比赛传统样式。 二、搭建大舞台,“双减+运动”全员化推进与深化“双减”政策落地相结合,搭建体育活动的舞台是评价改革的重要载体。一是腾出时间保证“天天能运动”。坚持“身心健康优先”理念,实施“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即体育+阅读、书写、表达),与“双减”相结合,将体育锻炼设为课后服务必修课,确保“天天能运动”。二是优化活动保证“人人能参与”。全覆盖推进“1+3”学生素养评比展示周活动和全员运动会,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天平中心小学开发“跳荷叶舞”“跳百叶龙韵律操”等活动;长兴实验小学用好周苏红、杨一鸣等校友资源,开发排球课程、排球课间操等多种活动。三是做强赛事保证“校校有品牌”。常态化推动“阳光体育一小时”、体育节等活动,狠抓体育社团建设,连续十四年举办八大类体育竞赛活动。2022年,累计省市竞赛获奖120余项,其中,长兴中学荣获省第十五届中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冠军,省中学生篮球联赛晋级赛(甲组)高中男子组一等奖,龙山中学荣获省阳光排球比赛冠军。 三、找准撬动点,“数字+特色”品牌化驱动用好体育监测数据是推动体育评价改革的撬动点。一是监测数据建模。全县义务段及以上学校实施体质健康监测全覆盖,监测数据导入建模系统,精准分析全县各校的学生体质情况,个性化指导教师教学改进,监测结果纳入学校年度发展性评价考核。二是线上运动赋能。将学生喜爱的跳绳项目融入“天天向上”APP,举办“万人跳绳校园吉尼斯”,参与人数达到1.5万人,累计积分达4千万,运动次数达17.9万,形成从“要我跳”向“我要跳”的转变。三是做优足球特色。出台《长兴县中小学“校园足球”推进工作五年规划》,统筹协调区域内足球人才升学衔接,建立科学有效的足球课程教学模式,提升校园足球文化。打造“未来杯”等本土青少年足球品牌赛事,建立覆盖各学段、贯穿“三横”(小学、初中、高中),“四纵”(班级联赛、校级足球赛、片区联赛、县级杯赛)赛事体系。 据悉,下一步长兴将重点针对专业体育教练缺乏、赛事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大专业体育教练和优秀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狠抓在职体育教师培训,实行五年一轮360学时专任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开展全员体育教师大比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大体育教育资源融合力度。由县委教育工委牵头,以“体教融合”为突破口,加大同体育局、县域各体育协会的交流合作力度,完善融合教育机制,搭建体育赛事舞台,争取社会体育资源。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长兴县学校体育奖励扶持办法》,设置校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划“顶层设计”奖、学生运动技能表现性评价奖、赛事名次奖,输送人才奖、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奖等,对相关学校、教师、教研组予以经费奖励。 (供稿:长兴县教育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