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题 > 教育评价改革 > 校地风采

桐乡教育评价改革:从经验说话到数据驱动
发布日期:2023-06-09 浏览次数: 字体:[ ]

5月29日一早,随着桐乡市北港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西小学的校门打开,整个校园热闹起来,学生的评价动态也“活跃”起来。在数字化的“小铃铛”综合评价平台上,从进入校园的文明礼仪、上课期间的学习收获,到课后托管时间的社团活动,学生在校园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被量化成为一条条数据,实时记录在其个人档案中。家长通过手机即可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再也不用整天挂念孩子了。在桐乡,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动态都能实时被看见。该市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提出了“三智三全”的评价理念,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侧重于记录学生的动态成长,以期为每个学生形成全面、动态、综合的个性化数字画像。

“多维+多元”,培育特色化评价体系

“众将听令,即刻将船掉头,头东尾西,继续擂鼓呐喊,高喊一声‘谢丞相赠箭’……”一场情景剧《草船借箭》近日在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的阅读课堂中上演,五年级学生化身为诸葛亮、周瑜、曹操等角色,再现赤壁之战经典桥段。

“通过对《草船借箭》《红楼春趣》等名著精彩片段进行情景剧演绎,让学生过足了编剧瘾、导演瘾和演员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生的名著阅读理解难不攻自破。”茅盾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孙秋燕告诉记者,在“小铃铛”综合评价平台的学生阅读考级数据中,学校四大名著的测试通过率一直排名前列。

据了解,桐乡市教育局依托桐乡教育App的评价功能模块,2020年完成了“小铃铛”综合评价平台搭建。平台开发了“铃铛校园”“阅读领航”“智能评语”“荣誉管理”“养成教育”“实践教育”等功能模块,将与学生综合评价相关的内容全部搬到线上,同时满足不同学校对学生个性化评价方案的定制需求。

“阅读考级是学校的传统,每学期都会进行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的线下测评。通过“阅读领航”模块,试水线下阅读、线上测评的数字化评价模式后,学生的阅读效率大幅提升。”茅盾实验小学副校长王渊介绍,“阅读领航”中推荐的书单覆盖一至六年级,有近千本经典课外书。学校还联合多所学校,共同建立了“阅读领航”平台题库,学生们根据推荐书单开展线下阅读后,还可以通过小测试来看看自己读懂了多少。

统一的模板与开放的设计,每所学校都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价体系。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设计的“智慧少年”评价体系中,有家长十分关注的智能评语模块;振西小学构建了“美爱好公民生长树”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挖掘校园内德育工作薄弱点,确定每月专项训练内容,使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长点……“未来,功能模块还将持续更新,通过迭代的方式上线更多实用功能,更好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的需求。”“小铃铛”综合评价平台项目负责人杨尔娟表示。

“数据+过程”,构建学生素质全画像

“品德表现都是五星”“体育与健康是优秀”“教师寄语里写着该生上课坐姿端正,发言声音响亮”……上学期期末,桐乡市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们有个同样的“操作”,打开桐乡教育App的“成长报告”模块,查看孩子的电子成长报告。

2022学年第一学期,桐乡市教育局通过小学生素养综合评价体系,为全市一年级每个学生形成了一份电子成长记录手册。不同于传统的成绩单,由学生成长档案描绘而成的数字画像中,包含了“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等近10个模块,各校各班级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使用相应的模块,向家长推送学生的综合信息。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这份成长报告从横向看,可以看到学生一学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表现,尤其是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在“运动健康”模块,还提供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国家标准”及年级平均情况等数据,学生可以对标从而加强锻炼。从纵向看,成长报告动态记录了每个学生每学期的各项表现,形成专属的成长轨迹,鼓励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份电子成长记录手册,具有动态化、连续性、实时性、精准性等特征,使教育评价从‘用经验说话’转向‘用数据驱动’。”杨尔娟说,桐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实施多维度综合性数据评价。同时,开展无感式、伴随式数据采集,实现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桐乡目前已实现“小铃铛”综合评价平台小学全覆盖,共有28所小学参与使用,10398名学生受益。“素质画像:技术支持下小学生综合素养有形化评价研究”还被立项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家校+反馈”,丰富学生成长轨迹图

“孩子刚一进校,‘文明礼仪’分就上涨了,说明今天的言行举止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自从“小铃铛”综合评价平台上线后,振西小学的家长们就养成了习惯,每天登录桐乡教育App,查看孩子在校表现。

学校德育处副主任、四(5)班班主任吴依依同样有了新习惯——学生一旦有积极的进步或变化,便会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的方式发布在平台上,与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

在校园内的多媒体区域,振西小学校长汤浩明经常会与各班级班主任、各学科教师面对大屏幕,讨论起“美爱好公民生长树”评价体系的观测点增加事项。这个观测点正是家长们在电子屏终端上所关注的。

“学校构建起5个维度、14个指标和59个观测点,平均每个学生每学期产生评价数据近400条,家长实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日常。”汤浩明介绍,学生与综合素质相关的数据都可以被采集,观测点的频度越高、范围越广、跨度越长,数据的颗粒度就越细,呈现的学生在校表现就越立体清晰。

在桐乡,学生综合评价不仅是学校的事,同样也是家长的事。例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开发了智慧教育的“家长版”,孩子们在家里的劳动成果就需要家长“打分”;春晖小学则上线了“家校联系册”,让家长记录孩子的实践作业、阅读、睡眠、手机使用等情况……桐乡市教育局鼓励各校打通家校联系,构建学生在家学习全方位评价管理体系。

未来,桐乡还将积极探索评价系统中的“积分商城”,建立成长积分兑换系统,提升评价系统的趣味性,同时将更多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开发“时间教育”模块,通过与研学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数据对接,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补,丰富学生成长轨迹。“在家长、学生、教师、社会多方位的协助下,我们将不断丰富评价维度和方式,借助智慧手段搭建立体、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学生综合评价管理体系,让综合素养评价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生长赋能。”桐乡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徐淼忠表示。

(来源:《浙江教育报》2023年5月30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