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走好“普及普惠”路 答好“幼有优育”卷 缙云全力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 ||||
|
||||
风车元素的建筑造型、园门口温馨舒适的“暖心小屋”、“儿童友好”的户外游戏场地和绿化空间、宽敞明亮的开放式建构功能室……新近建成的缙云县东渡实验幼儿园,让每个走进此处的人眼前一亮。“这所新建的幼儿园不仅设施齐全,活动也很丰富,孩子在这里很开心。”东渡镇社区居民陈女士说,家门口有如此优质的幼儿园,周围原本打算送孩子到县城入园的家长改变了主意。 这样的变化,正是缙云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缙云以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契机,持续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真正实现了让更多孩子享有普惠学前教育的美好愿景。 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满足群众“上好园”需求 2023年9月8日,缙云县壶镇镇左库村党支部副书记宋建洪带领部分村民来到县教育局,将锦旗递到局领导手中表示感谢。锦旗上写着“幼儿园公办有保障,方便百姓更实惠”,道出了当地老百姓的心声。 原来,当年为解决部分偏远山区民办园撤并后幼儿就读问题,县教育局新增了4个公办点位,左库教学点就是其中一个。目前,左库教学点共有27名幼儿,设有1个教学班,并按规范配足配齐了保教人员。“新增公办教学点后,收费标准降低了,办园标准却提升了。”宋建洪表示,现在村民们对左库教学点的设施、办学环境、伙食等方面都很满意。 在缙云,像左库村一样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园”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县委、县政府的政策保障为学前教育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从2021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当作重点工程来抓,推出一系列硬核举措:连续3年将创建写进县党代会报告和县政府工作报告,连续4年将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列入“十大民生实事”;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周调度、月研究、季督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出台《缙云县关于加快学前教育规范普惠发展的实施办法》《缙云县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性文件,系统谋划缙云学前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 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之后,缙云打出一整套“组合拳”。针对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相对吃紧的问题,缙云不断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优化公办幼儿园网点布局。近3年,全县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2亿元,新建改建公办园28所,新增240个班级、7200个学位,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均衡覆盖的公办园服务体系。面对县域内民办园低、小、散的状况,缙云推动小规模民办园主动申请退出,同时积极帮助关停幼儿园妥善利用闲置场所。近两年,全县柔性撤停低、小、散民办园50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从2021年的30.21%提升至86.47%,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园建成率从66.67%提升至100%。 “数据背后是缙云教育人的努力和付出。”县教育局副局长胡玮敏感慨地说,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有园上、就近上、上好园”的期待,创建过程中的所有艰辛都是值得的。2024年10月,县教育局举行学前教育答谢仪式,为当年已完成撤停注销的37所民办园举办者颁发纪念章。一枚枚金色的纪念章不仅是对撤停幼儿园过去岁月的肯定和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祝福。 探索集团化办园 从“一园好”走向“园园优” 坐落在平均海拔800米左右的偏远乡村,缙云县大洋镇中心幼儿园的园所文化相对单调乏味,办园质量始终起不来。直到2024年7月,大洋镇中心幼儿园被纳入缙云县机关幼儿园的帮扶片区,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才迎来了转机。 指导大洋镇中心幼儿园重新规划活动场地,创设更有童趣的园所环境;梳理当地的可用资源和茭白文化特色,帮助幼儿园建设“高山新儿童”园本课程;每个班级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接到帮扶任务的那一天开始,机关幼儿园园长徐艳芳就组建专门的帮扶团队,助力大洋镇中心幼儿园迅速成长。经过多次线上线下的密切沟通和协作,大洋镇中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课程架构、内涵文化等各方面都实现了华丽蝶变。3个月后,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督导评估组的专家站在大洋镇中心幼儿园的园所文化长廊前,不由得称赞:“在这么偏远的乡村,给4个班的孩子创设8个功能活动室,可见这所幼儿园的用心。” 农村办园点也曾是缙云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短板。由于位置偏远、生源不稳定,其办园条件、发展规模、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受限制,成为全县学前教育的一块洼地。为此,缙云创新“1+X”集团化办园模式,发挥8个集团总园辐射引领作用,实施“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推进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理念共享、资源共用、质量共进、协同发展。“集团化办园是缙云的一步‘关键棋’。通过这一模式,缙云有力地推动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城乡流动。”胡玮敏透露,目前缙云实现了集团园辐射到每一所乡村幼儿园,使原本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洼地变成平地,并逐渐向高地靠近。 走进缙云县壶镇幼儿园碧水园,一座色彩亮丽的教学楼映入眼帘:灰白的青砖为主基调,点缀以明快的黄色、橙色和绿色,显露出幼儿园活泼又充满童趣的氛围。从2022年创园开始,壶镇幼儿园碧水园就成为壶镇幼儿园教育集团的分园,走上集团化办园的快车道。在集团教育资源同享受、规章制度同完善、园务管理同规范、教师专业同成长、保教质量同提升的“五同”管理下,壶镇幼儿园碧水园从一个新建移民库区幼儿园迅速成长为省二级幼儿园,实现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发展。“以名园带动新园,让新园植入名园基因,是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途径。”壶镇幼儿园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园长吕敏萍说,集团通过多途径帮扶指导片区幼儿园,带动整个壶镇片区、前路乡、三溪乡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形成壶镇片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 聚焦内涵建设 打破“千校一面” 身穿统一的服装,流畅自然的拍球、运球和传球,随着音乐灵活变换的队形……缙云县东方镇幼儿园幼儿们动感大气、规范利落、整齐划一的篮球表演,引得围观群众掌声雷动。两年前,就是这所幼儿园的篮球宝贝表演团登上了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舞台,精彩呈现了园所的篮球特色。 在走好“普及普惠”路的基础上,如何推动幼儿园朝着更加优质的内涵式方向发展?这是每个缙云学前教育人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打破县域内幼儿园“千校一面”的局面,缙云以“办好一所园,赋能一座城”为指引,实施精品园建设工程,推进优质园创评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多元的高品质幼儿园。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已培育省现代化幼儿园3所、省一级幼儿园6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7所。 在缙云,人们可以看见各具特色的幼儿园遍地开花:缙云县新碧街道幼儿园依托开发区丰富的高新企业和人才资源,探索优质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缙云县新建镇中心幼儿园聚焦当地的耕读文化,形成了“乡约农趣”的课程特色和具有江南韵味的环境特色;壶镇幼儿园教育集团将“壶镇‘探宝’”园本精品课程创作成绘本并出版,展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和缙云美食的魅力…… 与此同时,探索“老幼共融,代际互动”的实践场景也是缙云学前教育践行“办好一所园,赋能一座城”理念的具体实践。“您是第一次来的‘新同学’吧?”“我记得您,您是第二次来的‘老同学’了。”3月13日下午4点,距离放学还有1个小时,缙云县新区未来幼儿园园长陈伟妃在音体室门口与前来的十几个老年人逐一握手。他们都是本园幼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被亲切地称为“云朵奶奶”。每周四晚托时间,这些在门口翘首等待的祖辈家长可以提前1个小时入园和幼儿一起活动。“和孩子们一块上课,我感觉自己年轻了几十岁!”68岁的“云朵奶奶”徐志桔参加完当晚的音乐游戏后,开心地说。从“儿童友好”到“全龄共生”,缙云正在为老幼两代人搭建一座共融共乐的桥梁。 2024年10月,缙云接受了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的省级评估,以38项评估指标37项合格、1项基本合格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级评估,交出了“缙有善育”的暖心答卷。“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全力建设更加公平、更加普惠、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奋力谱写‘学在缙云,幼有善育’的美好篇章。”缙云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建升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