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题 > 教育评价改革 > 校地风采

我省举行教师评价素养提升专题研训会议
发布日期:2025-03-31 来源:秘书处 浏览次数: 字体:[ ]

3月13日至14日,2025年浙江省教师评价素养提升专题研训在嘉兴市南湖区举行,浙江省青年评价教研员成长联盟(简称“青苹果联盟”)和各地评价骨干教师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研究“区校质量分析能力提升及结果应用”。本次研训活动旨在通过区域实践调研、案例研修与互动研讨,共探教育评价改革新路径,促进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化、精准化发展。

一、开幕式

立足全局,锚定方向

开幕式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主任方张松主持,南湖区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新强致欢迎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周华松发表讲话,他肯定了南湖区在全省深化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教师评价素养提升在全面深化课改促进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希望把青苹果研训打造成系列化、特色化品牌研训活动。周主任对全体参训人员提出了三点期望与要求:一是向前看,发挥评价的前瞻性、导向性作用;二是向内看,诊断分析并破解教育评价难题;三是向下看,充分调研且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他强调评价工作需要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的教育评价队伍,才能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方向性;要加强评价工作的专题研究,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他也感谢全体评价教研员在评价领域的深耕和努力,鼓励大家抱团攻坚,持续成长,赋能各地的评价实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区域调研

了解现状,论证方向

13日下午,嘉兴市南湖区从区域到学校、从宏观架构到微观实践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评价工作的现状。本环节由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陈尔胜副主任主持。

初中段

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评价教研员刘帅分享了《从数据到行动:初中质量分析与结果运用的区域实践》;嘉兴市凤桥镇中学沈斌校长分享了《让每一个学生学程可见·习有所得——基于数据循证的“学教”方式改进》;嘉兴市清河中学的申屠楚翘、李雪雯老师分享了《四步协同:基于“迭代循环式”提升青年教师命题能力的校本研修实施样态》;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黄佳凤老师分享了《看见思维:SOLO理论在初中社会法治循证研修中的实践研究》;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彭海华校长以及盛将、王莉老师团体分享了《“让每个孩子都闪闪发光”: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设计与实践探索》。

小学段

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费岭峰分享了《三维十策·扩面破点:南湖小学生综合评价的顶层设计与区域推进行动》;南湖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钟燕老师分享了《从分析到改进:基于测评数据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方张松对南湖区初中段的评价工作现状进行了论证与点评,他指出教育教学质量测量需运用现代测量分析技术,关注学生多层次素养及认知状态,为教学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副主任陈荣荣对南湖区小学段的评价工作现状进行了论证与点评,她围绕南湖教育经验,从关注教育导向、聚焦关键要素、注重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分享了对教育评价的思考与感悟。

三、专题研究

增值评价,创造性运用

14日上午,在温州市教育评估院顾士伟老师主持下,青苹果联盟成员聚焦“增值评价的利与弊:如何创造性运用”进行了专题研究。专题研究环节以“增值评价”为核心,试图破解评价难题、探索评价路径与实践范本。温州市教育评估院刘舒畅老师分享了《谁实现跃进,谁在掉队——基于成长百分等级增值模型的追踪研究》,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评价办金鑫副主任分享了《增值评价的区域应用实践探索》,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赵金玉老师分享了《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国内外文献的综述》,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鲍雯雯副主任分享了《破解评价运用难题:从关系重塑到改进支持的西湖实践》。全体青苹果联盟成员展开了互动交流,希冀通过学习、借鉴增值评价研究来改进、提升区校教学质量评价。

浙江师范大学李菲茗教授点评了四位的专题发言,并以《基于多元指标的试卷质量诊断与命题启示》为题,深入剖析试卷分析的关键统计值,提出通过IRT模型、Conquest分析等技术优化试题鉴别度与公平性,强调命题需兼顾难度分布、群体差异及评分标准科学性,为区域命题质量提升提供专业指导。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教研员马海燕老师阐述了活动设计意图,以及小学生综合评价和初中综合评价的推进方向和要求,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马老师勉励大家躬身入局,起而行之,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深耕研究,笃行致远。

2025年浙江省教师评价素养提升专题研训会议聚焦“区校质量分析能力提升及结果应用”,深入调研南湖区的评价现状,并就增值性评价进行深入研究,青苹果联盟成员以本次会议为引导,持续进行深化研究,努力提升区域评价教研质量,为推动区域教育质量贡献力量,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原文刊载于“浙江教研”微信公众号2025年3月18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