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教育动态
索引号: 002482082/2025-00281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5-10-09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婺城区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发布日期:2025-10-09 来源: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年来,金华市婺城区聚焦浙江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建设,通过强保障、优师资、提质量,构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该区公办幼儿园、优质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分别达81.95% ,99.18%,其中优质园占比同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成功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监测综合评价A等。

一、深化“集团化”办园改革

构建“一园多区”的集团化、一体化办园模式,推动“培优”变“全优”。一是全域支持强保障。修订《婺城区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新增课程改革、园本特色、学历提升等补助项目,2024年投入奖励资金635万元。全区公办幼儿园统一设岗,将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指标比例从5%提高至10%,有效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性。二是资源联通促均衡。创新实施集团化办园“提档对标”策略,组织41家原省一级、二级园分别对标省现代化园、省一级园标准提档升级。将所有民办园纳入“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实现公民办园管理、师资、课程、资源深度共享,形成“城区+乡镇”“公办+民办”“老牌+新办”协同发展的学前教育生态圈。目前已设立学前教共体7个,近三年帮带28所幼儿园成功创建一、二级优质园,城乡均有1所幼儿园获评浙江省先进教研组。三是院地联动提内涵。与温州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构建“四阶嵌入式”合作机制,通过“驻园诊断-联合研发-实践转化-迭代评估实现闭环赋能。温大专家团队每月下沉7所教共体领衔园,指导开发“游戏化教学”“地域文化融入”等本土化课程体系。成立园长、骨干幼师工作坊,开展“1+1+N”带教(1位高校导师+1位区级名师+N所园骨干教师),通过抽签等方式确定交流主题、展示园所,打造全员卷入式、沉浸式教研模式。今年来,共开展全域研修9次,教师课研参与率大幅提高,形成《理解儿童,有效互动》等26项实践教学案例和指导性资源。

二、打造“阶梯式”衔接体系

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向上衔接”,与托班“向下延伸”,实现各学段逐级衔接、双向“奔赴”。一是创新“幼小衔接”路径。以建设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为契机,组织15所小学与16所幼儿园达成结对关系,形成“三年长程衔接、大班重点衔接、暑期托管关键衔接”课程体系,打通区域幼小衔接路径。2025年深度推广园校合作的暑期课后服务模式,实验园校联合制定入学适应课程,2369名幼儿无缝参与,实行小学教师主导入学适应性训练,幼儿园教师提供保育保障支撑的“双班主任制”,将“零起点教学”与“渐进式适应”落到实处。幼小科学衔接有关经验入选浙江省幼小衔接典型案例并在《中国教师报》刊登推广,25项研究成果在省、市课题、论文等评比中获奖。二是探索推进托幼一体化。大力推动全区幼儿园向下延伸开设托班,基于“医育结合”模式,积极开展营养喂养、情感互动等7大领域科学照护,着力构建“普惠可及、专业规范”的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秋季学期,全区开设托班的公办幼儿园占比达83.3%。全区供给规模实现千人托位数4.55个,其中普惠托位数占比持续保持85%以上,有效缓解了托位供给紧张局面,为婴幼儿打造了成长的“幸福起点”。

三、创新“视导式”评估机制

在全省率先实施第三方评估改革,联合省教育考试院评估部、市教育评估中心构建三级协同体系。一是构建精准诊断体系。依托省级专家研发的《保教过程观察量表》等6项专业化工具和市级组建的“专家+助评员”混合团队,实施“视导式”实地观察评估、过程性数据反馈和全覆盖式专业考核,累计完成228课时保教活动观察及全员教师访谈,生成“一园一策”整改方案,内容包括优势诊断、短板分析、提升建议等4大板块36项针对性意见,为幼儿园发展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二是强化结果闭环应用。整改情况纳入幼儿园发展性评价,将民办园的评估等次与奖补资金刚性绑定,将普惠学位数量与质量作为奖补核心依据,倒逼民办园提质,推动薄弱园加快推进专项整改。对公办园实施“5-3-2”(万元)分级奖励,支持园所对照“儿童本位性、实践创新性、文化融合度”三维要求发展园本特色课程,提升办园内涵。建立跨园联动整改机制,攻克共性问题20余项,如对于“游戏材料适龄性不足”问题,组织12所幼儿园成立“开放性材料共享工作坊”,形成《低结构材料使用指南》等标准化工具。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