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分项等级 赋能评价改革——海曙区2024年第二次中小学生综合评价研训活动顺利举行 | ||||
|
||||
“双新”政策的背景下,为全面贯彻浙江省《关于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海曙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区工作,充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功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评价能力,5月28日,海曙区第二次中小学生综合评价研训——分项等级评价专场在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顺利举行。嘉兴市南湖区数学教研员钟燕老师、宁波市教研室评价教研员刘倩老师莅临指导,海曙区评价教研员魏锶梅老师主持本次研训活动,海曙区“促进学习的学生评价研修”班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研训活动。 专家引领 实例导行 上午的讲座中,嘉兴市南湖区数学教研员钟燕老师以“小学数学综合评价的整体架构”为主题,结合嘉兴实验南湖学校校本架构展开介绍。 钟老师提出,小学数学综合评价大致可以从基于学科的通用素养的习惯养成、学业水平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对于通用素养的习惯养成,钟老师认为低段侧重于课堂表现的评价,高段侧重于自主习惯的培养,不同学段的评价方式和主体不同,可以分别采用小组检查、教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其次,对于学业水平评价,钟老师明确指出,可以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内容领域评价,并采用纸笔测评(平时作业、阶段过关、期末测评)和非纸笔测评(说理、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的评价方式。 钟老师还以数学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参训老师展示了众多数学评价试卷,细致介绍了考试内容分布、水平要求与分值比例,同时讲解了部分实践操作题的设计初衷和评价意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意义。通过聆听、质疑、解疑,学员们认识到,分项等级评价以量化的形式呈现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推进精确评价提供了支架。 分组研讨 命题实践 下午的研训以工作坊形式为主,参训学员按学科分为六组,围绕“基于分项等级的命题实践”展开研讨、展示与交流。 首先,海曙区教研室评价教研员魏锶梅老师简明扼要地从分项等级评价的概念、独有的价值、运用的场景及如何基于不同等级标准进行评价四个方面引领学员们对分项等级评价进行全面了解。 随后,她提出本次工作坊研讨的问题:第一,分项等级评价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操作;第二,如何研制指向某学科纸笔测评或实践测评的分项等级评价。学员们讨论分项等级评价在各自执教学科中的具体操作,并用流程图进行可视化表达。在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后,语文一组、综合组和数学组的老师逐一上台展示了自己小组制作的流程图,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创意十足的研修盛宴。 接着,在魏老师指引下,学员们讨论研制出融合分项的双向细目表,并用表格进行可视化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深入学习,优化和拓展了思路。科学组、语文二组和英语组派代表展示小组研讨成果。 最后,学员们又基于现有单元作业命题,选择其中一题依据分项等级评价要求,进行小组讨论修改。各小组还逐一上台分享想法,其余小组进行点评,头脑风暴引发思想与观念的碰撞。 精准点评 启思致远 宁波市教研室评价教研员刘倩老师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她指出,在命题场域下的分项等级,应思考如何分项,如何划分等级,如何设计评价工具,结果如何呈现等问题。同时,她也为学员们指明了方向:第一,命题有各学科的个性,也有其中的共性;第二,评价需要经验的积累;第三,评价要跳出学科知识体系;第四,评价要结合具体实际。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才能使评价不流于形式,真实而有效。 本次分项等级评价研训专场活动为参训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评”理念的落实与推进。我们将以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指导思想,扎实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提供“海曙经验”和“海曙样板”。 (来源: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