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题 > 教育评价改革 > 校地风采

怎么给“劳动素养”打分?上虞区首届小学生劳动素养调测活动蹚出来一条评价新路
发布日期:2024-06-17 浏览次数: 字体:[ ]

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如何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劳动表现和劳动素养,或探索更合理的评价机制,仍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6月12日,上虞区通过举办首届“虞少年·悦劳动”小学生劳动素养调测活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的思路。上虞区首创“四维融合”劳动素养评价框架,通过整合情境化设计、知识与技能融合、跨年级团队协作以及服务意识培养等四个维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素养提升平台。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巧妙融合了各年级应掌握的劳动技能要点,对全区33所小学的两个年级学生进行了大型抽测,以此方式科学、全面地评估了学生的劳动素养。

“摸底考”到底考什么?

这场特殊的“摸底考”到底考什么?赛前,各小学心里其实都有点数——上虞区教体局早早下发了“劳动清单”,明确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和任务,使得劳动教育更加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如三年级学生要学会剪指甲、缝纽扣,会打死结、活结、蝴蝶结等。至于这蝴蝶结有几种打法,分别怎么打,打完以后的成品效果如何,如何评分蝴蝶结打得好坏,都有明确而详细的“教材”和“指南”。以此为载体,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确保劳动实践能力的常态化落地。

知道了大概要考什么,各小学或多或少都有所准备。但什么样的考题,让资深评委都惊呼“原来还能这样考试?”只见从一所学校抽签选出的三年级、五年级学生各10名上台进行两两组合,拿到了考题:每一组学生要合作为来访的新疆交流生挑选、折叠、包装一件校服衬衫作为礼物。一张空课桌,一个硬礼盒,一条长丝带、一个挂满衬衫的晾衣架,就是“考卷”。

这么简单?读题、挑选衬衫尺码、折叠衬衫、放入礼盒、给礼盒打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就是这么简单。但对于台上的孩子来说,对于参加的劳动技能比赛仅限于单纯“叠衣服”“打蝴蝶结”的孩子们,这场“考试”从一开始就很有难度。

孩子们考得怎么样?

“尺码怎么看?尺码在哪里?”“我要给147厘米高的小朋友选衣服,这里没有这个尺码的衣服呀?”“要么你快套套看?我看这件大小差不多。”……10分钟的测评时间,不少孩子会花费近一半时间在挑选合适尺码的衣服上,这让评委惊讶,细品又觉理所当然,“这是生活常识,但老师、家长没有教过,一上来就需要孩子们自己思考,他们有点懵。”

在剩下的争分夺秒的时间里,衬衫扣子扣错了,有的索性就没扣;衬衫袖子不知道怎么叠,好不容易叠好还放不进方型礼盒;丝带不知道怎么绑,一圈不牢靠,两圈又有点不够长……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看得评委都着急。

当然,也有整体完成度非常不错的学校和能力格外出众的孩子不断涌现。不少学校的孩子们分工明确,无论是叠衬衫还是打蝴蝶结,都利落、整齐、动作快。不少孩子还有时间和创意打出不同样式的蝴蝶结。

“学校里有没有学过、练过扣扣子、叠衣服、打蝴蝶结等基本的劳动技能,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而如何选择衣服尺码,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分配时间,考验的就是真正的劳动素养。”一位评委表示,此次劳动调测项目任务充分考虑到了小学劳动教育和小学生综合评价的理念,通过情景化任务设计,有效地评估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这是对上虞劳动教育的测评

台上的“考试”结束后,台下的测评又紧跟其后。孩子们认真填写劳动项目表现自评表和互评表。如三年级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衬衫尺寸和款式的合理性、折叠衬衫的整齐程度、包装礼盒的美观度、与五年级志愿者的沟通合作情况、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总体满意度进行评分,同时也对五年级志愿者的帮助程度、服务态度、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沟通的效果等进行评分。通过自评与他评,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就此建立起来了。

“这样的活动设计既具有实践性、合作性和服务性,又体现了多元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等综合评价理念,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劳动教研员谢金土认为,上虞区2024年小学劳动素养调测活动的项目设置和评价设计等,都体现了上虞区对劳动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精心策划。这些任务设计不仅有助于评估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为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标准,我们在情景化考核中,力求避免‘有教无劳’或‘有劳无教’,确保劳动教育不仅在技能层面得到落实,更在情感和思维层面得到深化,努力推动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全面培养孩子们的劳动素养。”上虞区教体局普教科相关负责人李洪洋介绍,在劳动教育中,孩子们不仅要掌握抽象的劳动知识,还要真正动手劳动,并在劳动中注入情感、运用思维,这样劳动教育才不会仅仅窄化为“课程学习”。

因此,一方面,上虞区通过规范化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示范劳动实践基地的创评、校本劳动实践项目的开发和劳动清单的实施等措施,创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将抽象的劳动知识与实际动手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劳动中加入真情实感,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喜悦与成就,培养他们对待劳动的积极态度,鼓励孩子们在劳动中锻炼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方法。

(来源:绍兴市上虞区教育局)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