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中国新闻网:浙大青年走进南孔圣地 探寻文化何以赋能发展
发布日期:2024-05-20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浙江大学“青马向上”宣讲团和浙江衢州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的青年师生走进衢州,开展“青马向上&8090·寻道南孔”蹲点研学营活动,探索“两个结合”何以汇聚文化赋能的发展动力。

调研过程中,青年师生走访衢州市新塘边镇勤俭村、中国儒学馆、南孔古城、水亭门历史街区等地。

“挖掘、传承勤俭农民哲学文化是当今建设和谐新农村所必需的,更是我们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勤俭村,已任职村党支部书记五年的大学生村官姜荣威向浙大师生介绍道。

在调研走访中,师生们了解了这方“农民哲学第一村”的历史,对“大石头离开小石头砌不成墙”这句在勤俭村流传已久的俚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衢州市深挖城市文脉,将文化基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让我深有感触。”浙江大学“青马向上”宣讲团成员、高分子系研究生王斌楠说。

在中国儒学馆的“南孔文化”主题展中,师生们了解到,衢州市通过举办国际儒学论坛、南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讨会,打造衢州儒学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多种方式,致力于实现南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台籍特聘研究员李明书为研学营成员带来了一堂哲学公开课《儒家伦理的传承与发展》,为营员的宣讲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坚持传承与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体现。”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本科生于智阳聆听课程后,对儒学文化与“两个结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结宣讲中,三组青年宣讲员将理论思考与实践调研结合起来,采用情景剧、VLOG等丰富形式,用“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青年话语,就各自的调研主题进行了“有情”又“有料”的宣讲。

其中一个调研小组在宣讲中以舞台剧的形式,分享了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偶遇的一位“90后”木雕姑娘徐晨薇的故事。

她通过自己的创意与巧手,让开化木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流行文化的碰撞中变得“潮”起来,并依托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破解了传统手工艺品的滞销困局,使木雕在年轻人中重新“出圈”。

“要让文化基因、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青年理论宣讲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衢州龙游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孵化基地,浙大师生们了解了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的队伍建设、课程孵化、场景打造等情况,双方开展示范宣讲交流,并举行了“青马向上”研学基地授牌仪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看到青年朋友深入一线,探索文化基因赋能城市发展的科学路径,并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所思所得,生动诠释了高校、地方青年的奉献热情与担当作风。”衢州市委宣传部理论处挂职干部占啸成说。

活动期间,浙大“青马向上”宣讲团部分成员来到衢州一中,面向衢州的优秀高中生宣讲并分享高中学习经验和大学校园生活。“从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奋斗的自己。我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通过理论宣讲传递信心、凝聚奋进力量。”从衢州走出来的“青马向上”宣讲团成员周可靖说。

“浙大学子走出象牙塔,走进基层,以实践经验与书斋中的理论相呼应,这类校地协同的调研宣讲活动能够为基层注入更多活力,对于同学们的成长成才也具有积极意义。”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鲁平表示,希望浙大同学继续秉持“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心中有人民”的理念,在向下扎根的过程中汲取向上攀登的力量,务实笃行,行稳致远。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