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时时处处事事守护学生安全 嘉善持续擦亮“善校安防”品牌 | ||||
|
||||
4月23日早晨,正值上学高峰期,嘉善下起了一场大雨。按照以往,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亭桥小学的校门口和临近道路都会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拥堵。当天,这样的情况并未发生。这得益于该校在前一天刚刚升级运行的校园接送系统。 该系统顺利运行的背后,既有县教育局等多部门的合力,也有数字化手段的助力,更有学校及县域在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中的不懈努力。 这是嘉善县开展校园安全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嘉善县坚持校园安全优先投入,不断完善共治、智治、长治的工作体系,提升校园安全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持续擦亮嘉善教育“善校安防”品牌。 共治:多方联动守护学生上下学 与此前相比,亭桥小学升级后的校园接送系统规划了两条完全分离的机动车接送路线和非机动车接送路线,并将所有学生的接送点“挪”至地下车库。同时,利用智慧接送系统,家长只有在手机端接收到学校推送的放学信息后,机动车才能通过闸机进入地下车库停车区,非机动车接送人员则能通过智能接送卡进入地下车库设置的专门等候区。而学生只有在家长入校后,人脸认证才能生效,在提高接送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在前期的多次讨论和模拟中,亭桥小学发现,想要让这套接送系统落地,除了升级软件,硬件条件也必须具备——学校南面需要开设一个新校门,供使用非机动车出行的学生家长出入。 “这可不是凭学校一己之力就能够实现的。”亭桥小学副校长吴克林介绍,开一道校门看似简单,其实涉及多部门的工作。例如,开设校门需要先将墙外的绿植移除,就属于园林局的职责范围。 于是,一场由教育、交通、园林等多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现场办公会在亭桥小学举行。经过现场考察和讨论,新开一个校门的方案顺利通过。同时,进一步考虑到学生的出入安全,交通部门还在临近新设校门的非机动车道上增加了一段斑马线和一个红绿灯。 类似由教育局牵头的现场办公会议,县教育局校园安全科科长范雪飞已经参加过很多次。他告诉记者,在校园安全工作上,嘉善县一直坚持高位推动,由县领导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汇聚教育、公安、消防、交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力量,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除了周例会、月调度、年总结,涉及每所学校的具体方案,还以在学校召开现场办公会的形式进行讨论。 “学校提需求,各部门领任务。”范雪飞认为,多部门下好“一盘棋”的最大好处在于高效,大家目标一致、力往一处使,遇到困难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去解决。 随着各部门的深入联动,一条条无忧“放学路”铺就完成—— 校园智慧接送系统在全县多所学校推广使用,在提高接送效率的同时,校园周边车辆剐蹭等安全事故同比降低15%; 县教育局持续投入资金,联合公安、交通部门推出了13条“定制公交”线路,有效解决1000余名学生上下学问题; 多部门合力调动学校周边商场、居民区闲置车位,通过高峰时段免费开放模式,在城区15所学校19个校区打造校园“5分钟车程高效停车圈”,受益学生逾2万人次。 智治:数字引擎驱动网格化管理 “您有一条预警信息。”前不久,浙师大附属嘉善实验学校校长邱毓祎收到一条来自校园安全智慧应用的提醒信息。内容显示在学校的水塘旁,有几名学生正在一起闲聊打闹,眼看着距离水塘越来越近,存在安全隐患。与邱毓祎同时收到这条预警信息的还有学校保安、班主任、分管副校长等多人。 很快,危险得以解除。正在附近的一名教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止了学生的危险行为,并对他们开展了安全教育。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可能就不到1分钟的时间。”邱毓祎介绍,依托“善校安防”校园安全智慧应用平台,学校在围墙、水域、制高点等风险区域都设置了监控,利用人脸识别、红外线感知、声音感应等技术手段,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异常登高、攀爬、校园欺凌等行为,并通过校园安全管理网格实现主动预警、及时劝导、应急管理等功能。 近年来,嘉善县在嘉兴市率先实现校园管理“网格智治”。一方面,在各中小学、幼儿园以任课教师、中层干部、校领导为3个层级划定管理网格,使得学校的各个区域、各种设施、各类情况都做到定点、定人、定责,确保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无缝隙”;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化安全管理系统,形成及时上报、快速响应、限时整改的闭环处理过程。 “‘网格智治’可以推动校园安全从被动防御、事后处置走向主动防控、源头治理,从随机安全升级为本质安全。”县教育局局长俞娟说。 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校长徐晋谦就感受到了升级带来的“安心”。他介绍,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之前的处置往往是在危机发生之后,存在滞后性。实行“网格智治”后,学校特地对部分学生及家长进行培训,将其纳入“网格长”队伍,以助于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异常情绪、校园欺凌等现象。当问题上报以后,班主任、心理教师等各级网格长会进行家访、心理干预等处理,并在数字化平台上填写相关过程和结果,形成闭环管理。“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真正用好、用实‘网格智治’,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实现精准管理。”徐晋谦说。 俞娟表示,接下来,县教育局将进一步联动公安、检察院、法院、妇联等多部门,借助“网格智治”,将校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联合校外相关力量共同解决,坚持线上线下同行、校内校外同心,真正构建起“校内网格区域自治,社会网格协同共治”的流转处置双循环。 长治:多措并举上好安全“必修课” “发生非法入侵、劫持人质事故,要如何处置?”“重大活动时防拥挤踩踏应急工作如何开展?”……最近,上海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的校园安全实操手册上新了2.0版本,打开实操手册,这些问题都能够找到答案。答案不仅有分步骤的详细处理过程,还会具体到各个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 在嘉善县教育局的指导下,这样的安全实操手册各校皆有。手册立足学校管理实际,围绕常态安全工作、安全教育与培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常规检查和标准等方面“定制式”编写,且每年进行更新。 上海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校长柴国忠介绍,例如去年社会上出现了“鼠头鸭脖”这样备受关注的事件,今年的手册就对校园食堂防鼠工作及学生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等作了更详细的补充。 县教育局总督学沈建国表示,校园安全实操手册的编写能够进一步增强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师生在学习中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只在一些重要节点或活动时开展,而应该内化在师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实现长治久安。” 嘉善各校在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之余,还纷纷开展了各项有益探索。浙师大附属嘉善实验学校借助校园数字媒体,定期、定时、定主题在电子宣传栏和智慧班牌播放安全主题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沉浸式学习;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拥有2000多平方米的生命健康教育基地,可以开展消防演练、模拟溺水场景救护、心理辅导个案咨询等活动,并辐射县域其他学校…… 在校外,安全教育工作也延伸到社区、家庭的各个角落。嘉善组建“善语心声”心理服务志愿者队、“警察爸爸”未成年人守护团、“阳光妈妈”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志愿者组织,成立校园安全关爱联盟。截至目前,累计结对帮扶15人,感化教育50余次。同时,积极搭建“家长课堂”,让专业的人为家庭教育提供新方法、新理念,时时处处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