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题 > 教育评价改革 > 校地风采

聚焦非纸笔测评,观点碰撞促成长---记海曙区2024年第一次小学生综合评价研训活动
发布日期:2024-05-14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双新”政策的背景下,为全面贯彻浙江省《关于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海曙区作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区工作,充分发挥教学评改一体化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系统评价研究和学校评价实践能力,4月24日,海曙区2024年第一次小学生综合评价研训活动在宁波市实验小学顺利举行。宁波市教研室评价教研员刘倩老师,海曙区教研室评价教研员魏锶梅老师,宁波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沈晨芸老师以及评价团队成员、海曙区“促进学习的学生评价研修”班成员参加了会议。本次活动由海曙区教研室评价教研员魏锶梅老师主持。

1.专家引领

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教研员马海燕老师以《素养时代的测评挑战及应对》为题作了线上报告,马老师系统介绍了浙江省小学生非纸笔测评工作的历史沿革和实践发展,以素养时代的测评挑战为切入点,从研究缘起、现实需求、类型特征、应用建议四个方面对“非纸笔测评”做了全面的分析与阐释。面对测评目标不清晰、任务设计脱离学科、测评结果较难测定等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为参会教师指明改革实践的目标与方向。

2.思考感悟

活动下半场集体呈现海曙区的实践案例,为进一步开展小学非纸笔测评工作提供实践范本。

宁波市海曙区信谊小学郭文文老师从背景介绍,建构框架、核心奠基,创设主题、任务驱动等方面分享了案例 《依托表现性评价优化低段非纸笔测评任务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以“龙行龘龘·童宝萌娃来寻宝”低段数学期中游园活动为例》。

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朱雪燕老师从解读课程标准,探寻“非纸笔测评”方向路径以及把握关键能力,统整“非纸笔测评”目标体系等方面介绍了案例 《素养视域下非纸笔测评目标的统整与建构-以“走进美丽乡村新后屠桥”项目化学评为例》。

宁波市实验小学沈晨芸老师分享了以“育人观”为统摄,以“学习力”为视角,以“发展观”为归旨的《从“短期效应”走向“长程赋能”-育人理念下非纸笔测评任务设计的策略初探》校本实践案例。

宁波市海曙第三外国语学校吕倩倩老师从设计依据、量规的基本要素、量规呈现等方面对《表现性评价量规在跨学科非纸笔测评中的研制与应用-以寻龙记五育融合盛鉴非遗主题式测评为例》的案例进行说明。

随后,宁波市教研室评价教研员刘倩老师对老师们分享的案例进行点评,并提出观点思考,强调老师们应厘清非纸笔测评的内涵,从测评与学习融合视角搭建理论框架,应从系统的全局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三视角出发,并提出“测评与学习的整合”“思维与设计的整合”及“反馈与改进的整合”的实践策略,以便增强测评的教育性与指导性。

3.成员交流

之后,与会人员分为四组,通过工作坊的形式进行研讨。以“如何设计一场高质量的非纸笔测评”为驱动性问题,聚焦目标的确立、任务的设计、量规的制定、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运用四个问题进行分组研讨,结合马海燕老师的讲座提出1.0版本的工具性框架,学习分享的优秀实践案例进行2.0版本迭代,最后实战演练,针对现有案例聚焦研讨主题现场修改,并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本次非纸笔测评研训会紧紧围绕综合评价改革推进工作,牢牢把握了当前综合评价改革的方向。从政策导向、理论视野、实践经验等多个角度对“非纸笔测评”作了充分的诠释,为与会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真正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全新样态。我们相信,努力做好评价改革,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和家长看见每个学生的不同成长。我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扎实稳步地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提供“海曙经验”和“海曙样板”。

(来源: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