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 赋能成长 ——2024年湖州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成果推介会暨非纸笔测评研讨会 | ||||
|
||||
为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展示和推广全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阶段性成果,5月11日,湖州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成果推介会暨非纸笔测评研讨会在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奥体校区举行。 本次活动由湖州市教育局、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办,吴兴区教育局承办,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协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湖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施晓红,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教研员马海燕,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敏以及各区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基教科长,区县教研部门主任、分管主任,市、区县评价教研员、小学学科教研员、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校和实验培育学校代表等16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1.领导致辞 开幕式上,湖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施晓红讲话,梳理了我市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工作的具体举措,充分肯定了“行政统筹、教研支撑、试点先行、全域推进”的实施路径和取得的成果,就做好下阶段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聚焦评价内核,突出重点。要多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围绕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方向,更好地做好过程表现评价、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提升评价赋能等各方面的具体工作。二是聚焦工作合力,突出常态。各区县教育局在评价改革工作中主动作为、精准聚焦、融合创生各类改革资源,改革优化教研评价机制;教研部门要充分做好学校评价改革的指导服务、经验总结、创新教研的工作,成为文件落地、实践操作、经验提升当中的桥梁;实验学校和实验培育学校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和机制,做好校级评价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扎实落地。三是聚焦改革创新,突出成效。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尤其是要从受众的视角去关注评价的效果,贴地而行。 吴兴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邵慧芳致辞,介绍了吴兴区小学生综合评价工作的推进情况,提出将持续更新教师观念,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持续聚焦学生本位,共研综合评价改革关键问题;持续渗透评价结果,结合立德树人宗旨进行各种评价的相互补充、渗透,形成优学吴兴新气象和新局面。开幕式由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敏主持。 2.授牌仪式 为突出学校的主体地位,因校制宜实施小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建立科学、易行、有特色、富有实效的学生评价体系,在全域推进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又遴选确定了16所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校和17所实验培育学校。 3.学校展示 作为“湖州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校”和本次会议的协办学校,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以“爱的纽扣” 主题学业设计与评价为例,开展小学低段非纸笔测评的现场模拟展示。 4.经验分享 (一)区县工作经验分享 吴兴区、安吉县作现场展示交流,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作书面交流。 吴兴区教育局通过抓实“整体框架”构建、重点突破“学科分项”路径、持续聚焦“评价质量”提升等举措,着力破解教育评价中重部分轻整体、重结果轻过程、重判断轻改进等问题,实现“一校一策、一科一策、一生一策”的一体化区域智慧评价体系,促进评价可知、可行、可见,形成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新教育格局,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基。 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从学生学习状态的角度提出“三自三能课堂”通用评价标准,从运用通用评价标准的原因、通用评价标准的具体概述、通用评价标准的实践应用三个方面向与会人员解读了“通用标准”内涵和实践,并提出要把常态课堂上的“学科评价”作为教研层面后续要推进的重点,以此打通减负的最后一公里,培养学生未来真正需要的能力。 南浔区研训中心强化研训一体推进教师评价素养提升,一方面,注重研究指导,强化改革引领力;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探索,强化学科执行力。在全区小学段积极推进“1+N”学生素养提升行动,以体育素养为基本素养,实施人文、艺术、科学、劳动等多项素养结合的提升工程,引领全区学生实现均衡全面发展。 德清县教育局确立“局端统筹、试点先行、经验共享、全域推广”的路线,通过“五育融合”更新评价理念、“课程建设”具化评价载体、“县校联动”优化评价实施路径,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真实落地。 长兴县教育局以“1+3”素养提升行动为抓手,以考试命题为切口,从寻找共性问题出发,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开展“阳光校园”体育行动、打造“书香校园”阅读行动、实施“方正汉字”书写行动、推进“个性多元”表达行动,在循序渐进中探索创新评价的路径。 (二)学校工作经验分享 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以育人目标为指引,从“为何评”“评什么”“如何评”等几个方面出发,关照整体体系,立足学生素养的全面性和发展性,将爱山学子发展目标融入课程建设,形成五维全科的学科分项等级评价体系。 德清县莫干山镇中心学校实施融合式竹韵课程综合素养评价方法,落实五育融合,关注全学生、全素养、全过程的综合评价,改进评价结果,完善评价体系,激发最大教育活力,逐步培养“新竹少年”。 长兴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打造以“银杏文化”为核心的润心校园,构建科学化、多元化的“七彩”智能评价体系,引入数字评价系统—以智促评,优化数字评价过程—以评促优,注重数字评价结果—以优促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学校非纸笔测评案例分享 湖州市湖师附小集团依托语文学科的学力表现测评案例,重点介绍了该校“借境而为”“逆境而动”“顺境而上”的学力评价经验,同时针对基于校园生活情境进行学力表现测评的最终指向是落实学评一致,告别机械操练,以及摒弃静态传输。 南浔实验小学从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积极探索评价方式改革,通过主题活动测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收获进行分项评价,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德清县舞阳学校教育集团介绍了“清”蚕游学记项目,整个测评活动循着“创设情境-设置项目-研制量规-解读结果”的实践路径,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衔接,实现了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相统一,实现“教一学一评”一体化。 长兴县第七小学介绍了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大力推进非纸笔化测评工作的尝试,致力于打破和弥补传统纸笔测评的缺陷,减轻学生过重的考试压力,倡导更为科学、全面的学业评价及育人模式,最终促进学生的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5.专家点评与报告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首先对区县经验分享进行点评,指出小学生综合评价工作貌似是创新行动,实为实践的返璞归真;评价貌似是指向目的的行为,实为过程路径和手段;非纸笔测评貌似是评价形式创新,实质是素养导向的学习促进。进而提出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继续往前走要思考的问题:一是反思的力量:深究改革工作背后到底是什么;二是从容的力量:从容要着力于尊重规律和着眼长远;三是坚持的力量:要用知识体系、信念来支持和坚持。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教研员马海燕老师以《以生为本,赋能成长——“学为中心”的学校评价作为》为题,提出一要推进非纸笔测评的行动路径,二要明晰非纸笔测评的评价重点,三要厘清非纸笔测评不同类型的本质,四要寻求表现性评价技术支持下的实践优化。同时,她从“明晰改革原点:为什么做”“把握改革动点:做什么”“找准改革支点:怎么做”等三方面做了系统、深入的专题报告。 6.活动总结 最后,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邵斌做活动总结,提出:借力行政提升工作的高度,典型引领拓展工作广度,学科卷入延伸工作深度,考试管理提高工作精度,数据集成增强工作效度,用扎实的工作、科学的成果、可见的质量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工作研究的常态长效机制,打造“区域+学校”的实践范式。 小学生综合评价工作研究永远在路上,湖州教育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着力推进该项工作的校本化真实实践与持续深化,助推我市教育评价工作跑出加速度。 (来源:湖州市教育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