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赋能:劳动教学表现性评价的普陀实践——普陀区举行中小学劳动教学表现性评价专题研讨活动 | ||||
|
||||
为提升我区劳动教学总体水平,进一步深化我区劳动教育素养评价实施,4月29日,普陀区“循证赋能:三标劳动教学表现性评价的普陀实践”劳动专题研讨活动在沈家门第一小学举行。沈一小教师团队从舟山海洋资源出发,基于五育和多学科的融合,以“寻找鱼的价值”为主线开展了劳动项目化课程。我区劳综教研员蒋芬幸老师围绕中小学劳动教学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作专题讲座,中心组成员围绕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切片解析和读书交流。 项目实践: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实践沈一小的柯珍飞、王维维、刘 燕、庄旭萍等教师将艺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立足表现性评价的呈现,进行劳动学科项目化实践。课堂上,教师们结合舟山地域特色,以海岛命名:白沙岛上“民间画”(鱼拓画)、西轩岛上“实验室”(鱼解剖)、桃花岛上“手工坊”(鱼灯笼)、沈家门渔港“夜排档”(鱼烹饪),由此开展劳动版块式教学。每个版块由不同学科、不同特长的老师引导学生,从拓—剖—做—烹,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学习深入挖掘鱼的价值。教师通过标准对照、量表呈现、师生互评等方式进行劳动表现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开发、合作、创新、探索等能力,达到以劳育美、以劳育人、以劳创新、以劳促学的教学理念。 切片分析:可见可循的劳动表现观察 区劳综中心组成员在课堂现场进行观察,分4组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不同观察方向的图式点评、思维的切片分析与关键词的白板展示。 第一组围绕劳动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任务、评价三线的一致性展开研究。组员观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鱼在艺术、科学、旅游、应用四方面的价值落点合理,劳动表现性目标、任务和评价基本一致,但是在学习任务方面缺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标准方面出示不够明确。 第二组围绕如何运用多元工具采集表现信息展开研究,认为本次课堂通过手册、数字化等方式采集劳动表现信息,但缺乏更合适的量表设计,课堂设置了合理的驱动性问题,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上都一一落实,让学生提升了基本的学科素养。 第三组围绕劳动表现性评价的任务设计展开研究,从课堂的分任务评价和项目总体评价两方面出发,在切片课堂后,提出了逆向设计、评价前置、反馈改进等方法为课堂提出宝贵意见。 第四组围绕如何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可靠、有效评价,从审美性实践评价、真实任务评价、技术性实践评价、设计评价量规等方面,为课堂中缺乏量表的不足之处分别设计了四个不同类型的量表,巧妙地应用在课堂的不同阶段。 群英荟萃:表现性评价的多维解析 区综合学科教研员蒋芬幸老师作《循证赋能:“三标”劳动教学表现性评价的普陀实践》主题报告,阐述了劳动表现性评价相关子课题研究的四大方向:劳动表现性评价的目标确定、标准制定及评分规则设计;劳动表现性评价中多元工具的信息采集;在劳动课程中嵌入表现性评价任务、评分规则与任务表现的一致性;对学生劳动表现做出可靠、有效评价。 朱家尖中学的张世海老师作《基于表现性评价任务的目标设计》的汇报,列举综合实践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四个评价目标和目标特点,并分析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目标的环境因素,把评价目标的相关“干货”抽丝剥茧地清晰呈现在中心组成员眼前。龙山小学的李佳武老师作《如何运用多元工具实践手册采集学生的表现信息》的汇报,通过谁参与收集、如何收集、收集数量、收集时间等四个基础问题引发成员的兴趣,从实践手册产生的背景、分类、设计理念、手册构成等方面入手,详解采集学生表现信息的方法,让成员们深入理解如何进行实践手册的设计与运用。 思维碰撞:表现性评价的多面分享 东港中学的张婷老师、武岭中学的郑镓栋老师、沈家门小学的吴晓萍老师和蛟头中学的赵逸薇老师为组员们推荐了与表现性评价相关的书籍,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赵逸薇老师分享了《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一书的读后感受。她尤其强调此书关于评分规则的方法,详细解释了核查表、登记量表等常见记分工具的运用以及不同类型评分方式的选择,还展示了高质量评分规则在教师、学生、同伴等不同层面的反馈,促进了成员对表现内涵的更深理解。 张婷老师和郑镓栋老师分享《为了更好地学习——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一书。张婷老师详解表现性评价的内涵与功能,解析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方法,让组员们明白表现性评价的相关要素、工具选择、合理运用等要点。郑镓栋老师则对表现性评价与教学的关系有诸多感想,他先解析课堂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教学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还强调了基于标准的教学对表现性评价至关重要,要关注高质量的评分规则。 吴晓萍老师推荐崔允漷教授的《新课程关键词》一书。她从此书中感受到了教学理念之新、学习方法之新、教学方法之新。尤其在新课程学习方式这一方面,她详解了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和情境学习和学科实践等学习模式的多种方法,强调教师更应重视学生在期间的表现性评价,才能促进教学评一致。 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将劳动教育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是实现高质量劳动教育评价的有效形式。当然,如何应用表现性评价和使用评价结果以及调整完善应用后的内容,是有效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环节,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实践。 (来源: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