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精准化 闭环式 深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 | ||||
|
||||
一、背景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及《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坚持将评价改革思想贯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全过程,以信息化手段搭建“教师-督导-学生”评价与反馈的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与诊断分析平台,建立“集中听课、推门听课、日常巡查、专项督查、诊断反馈”于一体的督教、督学工作机制,形成“闭环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数字技术有效支持过程性评价,有效破解评价维度单一、评价分析不精准、结果应用不到位等问题。教师认真教,督导及时评,学生实时反馈的氛围已经形成,常态化、全员、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已经构建,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做法 1.系统化设计、信息化保障,构建闭环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闭环式”体系。完善常规课、思政课、体育课等6类课堂教学测评指标体系,出台《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管理办法》,确立了督导、部门、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形成了测评、诊断、分析、反馈的闭环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见图1)。 图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二是强化过程性评价,实行“八目”流程。利用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与诊断分析平台,通过“评价模型定制、测评实施、实时反馈、数据报表、数据智能分析、诊改任务书、改进报告、教学业绩考核”流程,实现了教学质量闭环管理与评价改革,评价结果与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审相挂钩,提高了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三是实施“一课一标”分类评价,推动课堂提质增效。制定涵盖职业素养、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课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督导根据课程测评标准,通过系统实施常规课、思政课、体育课等6类课程分类评价,实现了“听课—评价—反馈—改进”良性循环,形成质量闭环。校院两级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开展课堂分类评价,强化了任课教师教学质量主体责任和二级学院监管责任意识,课堂评价指标的信度和效度显著提高。 四是教学质量可视化,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与诊断分析系统的核心是督导评价及时录入系统并反馈教师,学生评价的数据智能化分析并及时反馈教师及教学单位,形成了教学单位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教师了解自身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平台。智能化精准化的质量管理贯穿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有目标地教、高质量地教”、学生“有目的地学、高效率地学”这种教与学良好环境的形成。 2.多维度评价、智能化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水平 透过数据看本质。如何对海量的数据汇总,采用不同的评价模型进行智能化分析,形成教师及教学单位一目了然的质量视图,是教学质量反馈的关键。比如: 应用信息化系统中“AI评语分析”模型,使海量的评语被自动识别为数个关键词,并进行情感倾向分析、聚类分析,从而使得海量评语转化为量化的关键词分数评价,教师可以一目了然抓住自己的优点或者不足,及时改进。 采用信息化系统中“SWOT分析”模型,可以任意定义分析指标、选择分析部门、教师或者课程,选择任意时间段,进行质量数据的雷达图、柱状图、折线图比较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哪些有风险等。(见图2)。 图2 SWOT分析比较 采用正态分布分析测评数据,则可以揭示不同主体数据整体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下面的图形显示三方汇总测评数据正态分布图,从图3明显看出学生期末测评标准差<督导测评标准差<教学单位测评标准差。说明大多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还是认可的。 图3 不同主体测评正态分布分析 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测评数据,则可以确定每一项指标对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例如“您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考核要求”与“总体而言,您对老师教学是否满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见图4)。 图4 线性回归分析 3.精准化反馈、互动式交流,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一是通过“PDCA交流平台”进行反馈交流。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督导-学生PDCA交流平台”精确反馈到每一位教师。从2020年至今,系统采集督导评价数据6700多条,采集教学单位评价数据1700多条,采集学生评价指标项66万多条。分析结果通过微信端互动即时点(学生)对点(教师)反馈至所有任课教师,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到自己每一门课的学生反馈。教师也可以通过“雷达图”的反馈功能获取自己总体评价及与学院乃至全校的相对比较。二是可以利用学校“在线巡课系统”实时督查,也可以开展专项督查,结果通过督导督查反馈单和督导简讯的形式进行反馈。 三是每学期依据学生评教数据对任课教师进行“画像”反馈;也可以出具学校教学质量测评数据分析报告,内容涵盖全校及各学院教学质量趋势、思政课教学质量情况、教师教学质量情况等,分析学校育人成效,推动教学改进,培育质量文化理念,实现质量数据深度应用。 三、成效近年来,“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与诊断分析系统”的应用,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答疑的氛围逐渐形成,智能化、精准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理实一体教学比比皆是,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优秀教师金课活动方兴未艾,课堂教学实效不断提高,促进了课堂革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案例在全国第二届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案例交流会上获得一等奖。 2022年9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校”,2023年1月,学校入选浙江省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2023年,教师获得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二等各1项,获得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根据省评估院调查数据显示,2019、2020、2021届毕业生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分别为85.69、90.38、96.91,用人单位满意度分别为92.43、93.62、98.25,总体满意度分别88.68、90.85、96.54;2023年,学生竞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共计272项,其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4项、文体类国家级奖项26项,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61项、省大学生科技竞赛129项、文体类竞赛52项,呈逐年递增态势。 智能化、精准化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机制,数字赋能,让质量目标可说、可做、可见,有力推动教师关注质量、围绕质量、融入质量,质量文化意识增强,以质量文化构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来源: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
||||
|
||||
上一篇:以“评”赋能,携手共研——衢州市小学劳动评价研讨活动 下一篇:浦江县举行小学语文学科研训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