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寻非遗、学上班、送温暖……杭州这群小朋友的寒假这么过 | ||||
|
||||
寒假怎么过?在杭州,不少中小学都推出了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小朋友组队探寻非遗文化之美;有的跟着爸妈去上班,感受不同的职业体验;有的为小朋友送爱心,为老人送祝福……想要寒假过得充实,其实方法很多。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不妨学学做些小朋友的做法。 探寻非遗文化之美 感受“钱塘自古繁华” 通过漫步桥西,走读运河景观、历史建筑、历史遗迹,寻访“老杭州的非遗生活”,沉浸式感受“自古繁华的杭州”,了解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人文历史,寒假期间,杭州市北塘河小学109班的同学们走进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带着国潮去漫步”寒假实践活动。 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标志拱宸桥西面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是一条充满古老韵味的老街,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悠长的小巷、古老的运河、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店,都散发着杭州江南韵味的气息。 109班的博润小芽儿跟着讲解员的脚步,漫步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探寻这里的街巷里弄、居民建筑、名胜古迹,了解这里的人文历史,也被热闹非凡的商业街巷深深吸引。 同学们来到手工艺活态馆,这是杭州首家集教学、体验、工艺表演为一体的 “非遗”展示馆,集中展示以刀剪、油纸伞和天竺筷、紫砂壶、竹编、各类雕刻工艺为主的传统手工艺。 看着能工巧匠们“指尖造物”的本领,同学们跃跃欲试想要体验一把,开始亲手体验织布、做伞……深深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神奇。 109班的汤灵熙已经来过桥西历史文化街和手工艺活态馆很多次,这一次跟着同学一起来,是最开心的一次。“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才发现原来织布这么累,靠手工把线一根一根织起来,好不容易才织成一块手帕。” 沉浸式体验“老杭州非遗生活”,也让同学们收获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跟着爸妈去上班 做了不起的挑战 这个寒假,杭州市长河小学的同学们有着不一样的新奇体验——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跟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上班,通过职业体验发现兴趣。 这项了不起的挑战,让同学们对不同的职业和岗位进行了初体验。有的走进企业,感受严谨、精细、有序的工作氛围和管理秩序;有的走进社区服务中心,切身感受社区工作者的热情、无私、奉献;有的走进医院,了解挂号、就诊、检查、付费、拿药等一系列流程,亲眼目睹病人看病的全过程,感受到医生的耐心、负责…… 跟着爸爸妈妈上班的一天里,看到了他们辛苦忙碌的身影活动后,同学们记录下一天的工作和有趣的体验过程,也埋下了一颗有志向、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种子。 牵挂一老一小 组团将温暖送上门 今年1月份,不满1周岁的西藏男孩德勒到杭州进行肝移植手术。他的母亲卓玛抱着他,跨越2900多公里,从西藏来杭寻求重生之门。在顺利度过可能是人生最大的一次难关的小德勒出院后,还需接受密切的健康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从而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 在杭州相关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困扰小德勒一家的住宿得到了解决。 江晖小学风帆小队的队员们闻讯后,马上行动起来,加入了筹集生活物资的行列,让小德勒一家在杭州感受家的温暖。 小德勒出院后,队员们随同社区工作人员和家长帮助小德勒和家人收拾房屋,添置生活用品。 队员们不仅爱幼,而且孝亲敬老。寒假期间,江晖小学三(1)班迎风小队走进西兴老人公寓,开展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伴随着欢声笑语和浓浓的爱,带着为爷爷、奶奶准备的礼物,队员们来到西兴老人公寓。 队员们向老人献上了提前准备好的爱心礼物,亲自分发饼干牛奶给老人,陪老人聊聊天。一声声真切的问候,一句句甜甜的祝福,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