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4-00359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4-11-14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衢州市衢江区推进留守儿童家校社协同共育体系建设 | ||||
|
||||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锚定教育公共服务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立足“山区库区偏、外出务工人员多、城乡发展差距大”的区情,以关爱留守儿童,高质量推进“教育共富”为抓手,着力完善“家校社”协同共育体系,全力守护全区1500余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障近千户工农家庭安心外出务工。 一、强化“三家”阵地建设,服务触角有效延伸 一是升级隐形候鸟“儿童之家”。在全区建立“儿童之家”122所,发挥临时照料、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服务覆盖所在村(社区)80%以上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联动区教育局、区妇联、乡镇等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吸纳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资源,构筑以社区(村)为中心,向社会辐射的“15分钟家庭教育服务圈”,重点对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开展入户服务。 二是打造偏差少年“向阳之家”。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在三期“成长训练营”基础上,成立全省首家专门学校,学员多为区内有行为偏差的留守儿童。联合各部门开发“铸魂、敬法、育心、塑行、培基、尚美”六大课程体系,并对特训班学员开展艾灸推拿、电商直播等职业培训。提供岗位供家长选择,帮助学员父母就近就业。目前,已累计帮助45名未成年人回归正常成长轨道。 三是设立暑期校内“托管之家”。针对暑期学生无人照管难题,在全区22个乡镇设立幼儿园和小学暑托班点位23个,举办班次2期,共计服务学生1900人次,其中留守儿童占比75.4%。在作业辅导的基础上分层分类开设安全自救、手工劳动等特色课程20余种,结合留守儿童托管表现开设线上家长课堂30余节。 二、优化“三团”队伍力量,关心关爱持续加码 一是建强专家引领团。特聘省市区不同领域专家31人,招募区内心理健康等教师20人,根据学校、学生和家长实际需求,分阶段入校开展“订单式”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讲座120余场,进行专家线上咨询50余次,帮助缓解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 二是夯实精准帮扶团。利用全区“润心家访 共育成长”活动入户家访,建立留守儿童“一人一档”,定期摸排复核,做到信息及时更新、档案动态管理。发动区内教育系统1233名党员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同时联合乡镇、村社干部和持证社会工作者等上门服务,从作业辅导、家庭教育等方面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家庭实际困难。 三是盘活多维关爱团。立足区内乡贤、企业家等资源,结合双方实际牵线搭桥,为家境困难、有重大变故的留守儿童提供助学资金、家长就业等方面的援助,共计帮助留守儿童完成购买新体育用品等“微心愿”150余个。 三、深化“三心”课程内涵,育人质效全面提升 一是联动开办普法“正心”课程。借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充分发挥42名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作用,联合区法院、区妇联开展“与法‘童’行 护航成长”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广泛普及法律法规和留守安全常识,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推广普及周末“爱心”课程。在峡川镇开设“谢妈妈之家”留守儿童周末课堂,由峡川小学教师和衢州学院大学生组成近200人志愿者团队,分批次为孩子们带来手工、音乐、书法等丰富多彩的素养课程,累计开展周末课堂216节,直接服务学生5832人次,并在全区各乡镇逐步推广。 三是优化提升健康“养心”课程。创新搭建“心哨”AI人脸情绪识别系统,借力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全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全流程动态监管,助力优化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区内3所学校先行先试,已发出预警信息11条,成功干预疏导儿童心理问题案例5个,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