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四维多元”综合评价工程,结构式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 ||||
|
||||
学校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积极探索实施“四维多元”综合评价工程,“四维”指“学校评价+专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评价综合体,“多元”即学校评价突出“五重视”、专业评价突出“五创新”、教师评价突出“五强化”、学生评价突出“五落实”。通过科学统筹规划,强调制度引领,以教育评价改革推动综合改革,服务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教育评价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1.学校评价突出“五重视”,增强立校办学活力 重视党建引领,扎实推行“党支部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的双指数考评,激发党的基层活力,以党建工作引领专业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重视综合评价,优化年度综合考核实施办法等“1+3”文件,对标对表攻难点,科学谋划、精心实施、挂图作战,瞄准考核目标“靶向发力”;重视考绩导向,完善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攻重点、争先进、冲高线、严责任的指南针作用,引导二级学院走向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更有活力;重视方法科学,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部门评价与领导评价“三结合”,进行更客观、更科学评价;重视结果应用,强化过程监控力度,正确运用考核结果,将评价与激励机制有机结合,有效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专业评价突出“五创新”,铸牢专业发展实力 创新标准引领,紧扣“技术标准—职业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标准链建设,创新性开展专业建设标准研究,引领专业建设方向;创新多维评价,围绕专业生源欢迎度、专业发展显示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保障度、社会服务贡献度、毕业生质量达成度等“五度”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诊断性评价;创新动态发展,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我动态调整能力—社会服务贡献能力”为考核依据,有力保障专业(群)“自我诊断—动态调整—重点建设”良性循环;创新科技支撑,借用智慧教学平台建设,使用数据和视图更为直观、快捷地展示出专业与指标体系的映射和权重,及时了解专业建设发展状态,有效落实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创新层级递进,按照“专业考核—专业认证—专业升本”的三层递进理念深化分级评价体系建设,对标对表,对专业进行评估、认证与提升,实现优胜劣汰、特色明显、集群效应与高质量发展。有效保障了各专业紧跟时代步伐,聚焦核心要素,创新改革新动能,专业建设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3.教师评价突出“五强化”,构建教师发展合力 强化师德引领,构建集“政治素养、品德素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和评价体系,开展“最美安防人”评选等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强化双师培养,特色培养具备领军才能和专业技能的专业带头人,重点培养高素质骨干教师。鼓励“双师型”教师取得行业领域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强化团队建设,依据“逻辑自洽、科学组队、绩效管理、和谐共生”的原则,构建校企混编式、层级阶梯化、组织体系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以点带面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强化业绩考核,完善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规范,针对专任教师在教学效果及工作评价、教学建设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考核。充实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指标,突出科研服务教学导向,将社会服务经济效益纳入教师科研考核;强化荣誉激励,构建“校级人才—市级人才—省级人才”推荐机制;构建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奖励性绩效、激励性绩效的多维工资体系,按照岗位匹配薪酬,探索建立专项奖励制度。 4.学生评价突出“五落实”,激发学生成才动力 落实三项方案,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强化课程教学过程性管理与评价。完善实训教学管理,探索实行“三方联动”的实习管理工作机制;落实三项主体,创新学生体质健康奖学金评定,构建以“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职业体能”在内的“三维一体”的育人模式;落实三项标准,推行“一日生活9项标准+每周拓展6项标准+终身运动4项标准”,点滴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落实三项计划,通过“安全第一响应人”计划培养学生应急救护技能,鼓励持有应急救护证;通过“觉醒”计划引导学生组织参与兴趣社团,自发开展活动;通过“终身运动项目”计划引导每位学生拥有一项军体终身运动项目,护航身体健康;落实三项工程,通过安全保卫、公益文创、礼仪服务三工程活化学生内驱力,践行学生社会责任。 (来源: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