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媒体报道】浙江教育报:校地共建党建高地 浙理工推进校企地党建深度融合
发布日期:2023-06-30 浏览次数: 字体:[ ]

6月10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运行团队临时党委共同签署党建联建协议,以此推动主题教育再深化,鼓励全体志愿者当先锋、作表率、展作为,让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学校师生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在办学属地的临平区运河街道,学校服装学院的党员师生正发挥专长,为街道的孩子们开设美育课堂……这一场场生动精彩的实践正是学校党建与属地党建融合的缩影。

如何实现“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浙理工将暑期作为主题教育“蓄能充电”的关键时期,创新方式方法,保持力度热度,引导广大师生在各类实践中深挖富矿溯源学,为学校全力争创“双一流”汇聚强大奋进力量。


深化组织变革,

变“单兵式”为“协作式”

“抓党建促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要落实好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就得找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着力点、结合点和落脚点。”学校组织部副部长任宁告诉记者,开展校企地党建联建,为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具体化、实践化和常态化的方法路径。

一直以来,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但是在资源配置和需求供给等方面依存度不强,“点对点”的组合使党组织之间往往“联而不建”。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学校萌生了由党组织牵红线,为学院与县(市、区)政府、企业配对,让双方在党建、科研、经营、生产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管理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合作双赢的想法。

从2021年开始,学校党委着力构建“政产学研融合”新格局,全校各级党组织对标领题、精准解题、科学答题,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互动、校企合作、校地融合”的发展新路子,逐步构建起以“三联三共”为载体、校企地三方党组织协同参与的党建联建组织体系,切实通过党组织“一线牵”实现发展“一盘棋”。

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浙江理工大学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党支部始终秉持“把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的思路理念,探索形成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又称“新昌模式”。而如今,在孕育了“新昌模式”的机械工程学院,这套模式已经从一个支部延伸至整个学院,进化到了2.0版本。学院智能农装团队的党员师生把农业技术运用于田间地头,参与研发水稻钵苗移栽机、蔬菜全自动移栽机、仿形采茶机、油茶果采收机等一批实用性农业设备,帮助农户解决了人工作业效率低、收获季节人员紧张等难题。

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在研一理论课结束后,前往浙江理工大学平阳研究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蹲点学习。“这一年来,车间就是课堂,企业研发人员是第二导师,我们并肩作战,攻克了智能车间升级改造的难题。”学生焦磊告诉记者,有了共同的攻坚回忆,师生和企业员工的关系变得很亲密,开展联建水到渠成。


深耕创新沃土,

变“硬科技”为“硬通货”

“新昌模式”得到肯定后,学校再接再厉,寻找校企地党建联建路径中更优的解题思路。作为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和浙江省战略发展机遇,瞄准浙江省“两个先行”的奋斗目标,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与绍兴市柯桥区联手打造了“实验室+研究院+研究生院+校地党建共同体”四位一体高能级科创平台——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

该中心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首批6家省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也是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中唯一“政府+高校”共建的强公益属性高能级科创平台,目前已成为校地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典范。

作为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浙理工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植物学与生态学学科组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向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等近20个区县提供覆盖中药材全产业链细分领域的多方位技术服务,为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我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地方和企业找高校开展党建联建,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可以依托高校的人才、科技优势,帮忙解决‘卡脖子’问题,这是合作的基石。”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院长梁宗锁介绍,近年来,龙泉竹林经济效益增长乏力,当地急寻出路。党支部成员仔细考察后,提出在竹林种植名贵中药材黄精的方案,帮助当地建立黄精种植基地500余亩,开发出九制黄精、竹筒酒等产品,既保住了百万亩竹林,又增加了农户收入。

以产业链激活创新链。在浙理工,像这样将学科团队前置到产业集聚区,“学校布点、院系建点、团队蹲点”三级联动的案例还有很多。目前,学校通过建立地方产业研究院、成立地方研究院党群服务中心,深入开展“揭榜挂帅”“百个支部进百企”等行动,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技术服务。


深挖精神富矿,

变“思政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

抗日战争时期,浙理工的前身——浙江省立蚕丝职业学校,曾在缙云县前路乡前路村应氏祠堂办学2年5个月。虽然学校已迁回杭州,但这份共同的红色记忆将浙理工师生和前路乡百姓牢牢地拴在一起。

每年暑假,浙理工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成员都会走进旧址,了解蚕校在前路乡的办学历史,感悟学校先辈救亡图存、广育英才的家国情怀。成员们还走进当地小学宣讲,也正是这个举动,为浙江理工大学—缙云县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成立奠定了基础。

2021年以来,浙理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入延安大学这个外援,在新疆阿克苏、四川乐山、温州、舟山、衢州、杭州等地成立了50多个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基地,面向各地大中小学开展红色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传承。今年年初,学校获批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高校,是浙江省唯一一所牵头高校。

想和属地扎扎实实搞好党建联建,必须在当地扎下根来,为老百姓办实事。对浙理工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党员师生来说,常山县白石镇就是他们发挥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振兴、助攻共同富裕的舞台。

设计“草坪红”辣椒酱的包装,设计省际共富代言人“浙小柚”“赣小榧”,设计党建广场和百米墙绘……成为党建联建单位后,学院组建了乡村振兴党建共同体,并在当地设立了服务站。很快,白石镇旧貌换新颜,成了旅游打卡胜地,农产品、文创、餐饮、民宿等相关产业被带动起来,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浙理工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红色手绘社的学生们带着手中的画笔开始红色研学之旅。从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出发,走过安吉余村,穿过诸暨枫桥……领略了浙江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后,学生们用画笔创作了一幅幅今昔对比图,生动展现了“八八战略”实施20年以来,浙江各地各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而这批红色手绘将在暑假走进学院属地的街道,引导居民从画中学思想,丰富联学联研形式。

任宁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学校党建联建的载体更丰富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更多了。接下来,浙理工将继续总结好、提炼好现有经验,不断打造浙理工党建联建多维样本,扎实推进学校党建与属地党建的融合共促。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