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索引号: 002482082/2023-00269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3〕51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3-06-30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3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6-30 浏览次数: 字体:[ ]

王珩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加强交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助力开放强省与“一带一路”建设》(第439号)悉。感谢您对我省高等教育交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心和支持。结合省科技厅、省外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学科交叉融合,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升级”。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了“交叉学科”门类,首批设置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两个一级学科。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首次对交叉学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交叉学科放管结合的设置机制和调整退出机制,明确了交叉学科学位授予和基本要求,构建了交叉学科的质量保证体系。浙江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部署,积极探索完善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政策环境。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18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省,鼓励高校发展和拓展新的学科专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2023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普通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建设一批重点基础学科。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培养交叉学科科研团队,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布局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交叉学科特区”,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协同发展。

二是加大交叉学科专业建设力度。2021年,省教育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根据最新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增设的交叉学科门类,支持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增设全国首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进一步提升交叉学科对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支撑与引领。2022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实施“十四五”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的通知》,在省登峰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省一流学科(A类、B类)四个学科层次中加大对交叉学科的支持力度。在2022年度本科高校专业增设与调整工作中,支持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11所高校分别增设智能体育工程、地理信息科学、艺术与科技、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交叉复合型专业。

三是发挥科技人才的牵引作用。推动以项目培育交叉学科人才,发挥科研项目对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的牵引作用,支持高校科研人员牵头承担“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近五年,浙江大学等39所高校科研人员牵头项目875项,资助经费28.44亿元,总体占比35%左右;资助高校实施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9656项,占比80%,省财政资助经费达13.46亿元。

四是推动以基地平台支撑交叉学科建设。发挥基地平台国内外合作交流的载体功能,提升交叉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指导高校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推动与新加坡、捷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指导高校创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4家,外国专家工作站10家,为布局新兴交叉领域学科集聚智力资源。

五是推动“一带一路‘丝路学院’”建设。2021年10月,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教育和人文交流合作,提升“丝路学院”办学质量,省教育厅会同省商务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一带一路‘丝路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推进“丝路学院”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点工作任务和要求,确定到2025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35所“丝路学院”的目标。截至目前,建设目标已提前完成。经共同确认,全省已有30所高校在33个国家设立了39所“丝路学院”,其中3所入选国家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1所入选我省首批“小而美”境外项目。“丝路学院”在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我省“走出去”企业、提升人文交流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诚如您在提案中指出的,当前还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交叉学科建设存在差距,与我省经济社会地位不相匹配,二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为此您在提案中提出了五方面针对性的建议。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高校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领域,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根据各学校学科特色大力促进多学科交叉,协同开展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一是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支持高校以优势学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为重点,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集中力量培育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在交叉学科建设方面,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本着科学精神,加大改革力度,积极稳妥推进,支持打破传统学科建设边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二是进一步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跨学科交叉专业建设,加强理、工、管、文、医交叉渗透,服务国家和省重大需求,布局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和专业。重组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共享型高水平专业集群课程体系,统筹整合实验实训资源,引导学生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知识体系。支持高校打破专业壁垒,以“四新”建设为支撑,建设若干个交叉学科领域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鼓励支持高校组建设立交叉学科研究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孵化建设,培养新时代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力打造“留学浙江”品牌,发挥好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对优秀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广泛吸引国际学生来浙留学。继续发挥我省“国际学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为高校留学生教育教学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建成40所海外丝路学院。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水平教育机构、国际组织、大学联盟打造高能级教育合作平台,汇聚高端创新要素。

四是进一步推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优化遴选管理机制,助力高校精准引育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加强有组织科研,促进多学科领域融合发展。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领域,引导高校深度参与企业主导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引导高校高质量谋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引才引智示范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外国专家工作站等合作交流载体,促进基地平台提质增效,更高水平集聚交叉学科建设所需的海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借力探索交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全面推行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指导高校用好人才签证政策,畅通新兴交叉领域高层次外国专家来浙的绿色通道。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高等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高教处傅霞,电话:0571-88008976)

浙江省教育厅

2023年6月29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