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让教育评价改革在真实情景中发生
——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研究成果推广会在温岭召开 |
||||
|
||||
为展示全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优秀研究成果,交流并推广当前评价改革中的优秀校本经验,5月11日—12日,由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优秀研究成果推广会暨“指向情境的评价”学术研讨会在台州温岭市召开。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台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台州市教育局、台州市教育监测与科学研究院、温岭市教育局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200余人参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全国26个省市的万余名教师观看了此次活动的直播。 省教科院2022年推出了全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专项认定性课题,此次活动基于“有组织的教科研”到“发挥成果价值”的理念,重点展示评价数据的挖掘和评价结果的应用。活动以“指向情境的评价”为主题,分为成果展示、专家沙龙、课例展示三个板块。 省教科院院长朱永祥在开幕致辞上指出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教科研工作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重评价分析的普适性,二是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三是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性。为今后全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专项课题如何助力学校的评价改革,服务于基层学校需求,服务于行政决策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智能全息:圆融学习环境下的评价新样态》《小学超学科主题学习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县域小学语文学业评价:融合“过程”表现,引教领学促发展》《以生为本 素养导向 循序进阶——小学生进阶式非纸笔测评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行为作业: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法与法治过程性评价的实践研究》等六项优秀成果依次进行了展示。在六项优秀成果的展示中,有一些共同特征:关注政策,研习国家、省厅综合评价改革指导意见。深研理论,使用描述性评价等新型评价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运用。聚焦实践,成果能接受实践检验,突出创新。回归课堂,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回归育人本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教授、副主任屠莉娅,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教研员马海燕,台州学院教授、博士王少非等专家组成专家圆桌会议,对小学综改成果的指向性、创新性和趋势性展开了充分的学术讨论。专家们认为:1.评价有两种类型,其一为考试的评价,其二为学校内部发生的其他评价,真正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应该关注评价改革对课程教学学习产生的影响,一定要把评价放在与课程教学、学习的互动关系来研究。2.完善评价需要考虑的角度有面向学习者素养表现的评价,面向综合素质的评价,面向学习者自主性的评价。3.注重连贯性和进阶型,评价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要考虑不同学段内部以及学段间的连贯和进阶。4.深化理解深度评价,超越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可迁移的评价,真正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和个性,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为儿童提供从学科情境到真实世界的不同类型的多元的问题解决情景,深化其学习应用的边界与范畴。 会议还对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提出了展望:三个“导向”——化零为整、化繁为简、形成常规;基于标准、有的放矢、注重迭代;积极创新、形式多样、强调应用。三个“如何”——如何引导学业质量标准落地,如何引领学业评价;如何做基于证据的评价;如何把非正式评价纳入评价体系。 会上还成立了台州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课题研究联盟。首个轮值盟主学校、本次会议协办单位温岭市方城小学,向与会老师展示了自主开发的“智能全息评价平台”。该平台设计了五育并举的《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以“学分二维码+IC卡”“电子班牌+专用App”“成长足迹台+成长足迹卡”“成长足迹袋+素质报告单”的形式,用评价推动学生不断成长。“让评价真实落地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12所联盟学校的担子很重,需要我们协同推进、抱团作战。我们将努力点灯亮片,让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累累硕果影响更多的学校。”方城小学校长杨文军说。 次日,分会场进行了课例展示与点评交流活动,涉及语文、数学、超学科等多个学科。 (供稿:台州市教育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