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举行评价改革高级研修活动 | ||||
|
||||
3月26-29日,乐清市小学综合评价改革高级研修班在嘉兴市举行集中培训活动。乐清市小学综合评价改革36所试点校校长和项目负责人,乐清市教育局相关科室、教育研究培训院相关人员参与本次培训。 一、聚焦综合评价改革的专题研修26日下午,培训会在桐乡市拉开帷幕。乐清市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高建跃指出,小学综合评价改革已步入深水区,任务艰巨且极具紧迫性,各校须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学科分项评价,做好试点项目的研究,扎实推进覆盖全学科的五育融合评价,于2025年前取得实质性突破,助力乐清优质均衡教育生态的构建。 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倪志刚部署改革试点工作。他强调,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是现实所需、民心所向、政策指向,各校要以“给学生更好的教育”为目标,砥砺前行,对自身项目的实施现状要有充分的认识,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要有精准的把握,确保项目按时保质推进。 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教研员马海燕老师作《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从“看见”“促进”到“成全”》讲座。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要让学校“看见”学生所有发展的变化;要“促进”学校完成学生习惯养成、兴趣激发、思维训练三个任务;要“成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构建以校为本的促进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讲座展示了各地区优秀实践案例,全面系统地阐述如何深入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二、实施学科分项等级评价的专题研修27日上午,研修班学员来到嘉兴市南湖实验学校观摩学习,王建良校长就学校分项评价改革做总体介绍与交流互动。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目标在于寻找一套更优的学科常态化评价体系,使评价能基于课程标准,内容更全面、过程更扎实、教育生态更人文。以二年级下册数学学业评价中“运算能力”分项评价为例,王建良指出学校应校本化解读课程标准,将其拆解、转化为可测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要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尊重学科特点与学生个体差异,建立面向全体学生、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综合评价制度。 班主任陈海燕老师分享了《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赋能——“彩虹少年”综合素质的过程性评价》,通过“整体规划,七彩分项”的评价理念让评价由单一变七彩,让学生的努力看得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数学教研组长占晓媛老师分享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分项学业评价》,从“分项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和“分项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两方面介绍数学分项学业评价,一是做实日常性评价,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质量评价、过关式评价。二是优化阶段性评价,基于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学期教材内容、评价标准体系,进行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三是体现发展性评价,通过学科评语、错题整理、学科项目化活动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爱学。科学教研组长杨海群老师分享了《基于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研究与实践》,提出要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科学知识、科学实验、科学探究、态度责任四方面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让科学分项等级评价扎实落地。 下午,在嘉兴市实验小学观摩学习,浙江省功勋教师、嘉兴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张晓萍校长以《面向未来、五育融合构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为指向,分别从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背景、如何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评价观、探索建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三、从“内卷”走向“微雕”校本实践的专题研修28日上午,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刘帅老师以《智育评价:建构促进小学生素养提升的场域》为题,系统化提炼区域经验,以丰富的实践案例,阐述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与方法,建构由学评场域、学生关键能力成长场域、学生必备品格成长场域三维立体化组成的小学生素养提升场域,解析小学生素养成长的关键要素与能力。评价理念应当从“评定”走向“引导”达成“促进”,植根于孩子的成长路径,成全孩子;评价方式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聚焦能力,引导持续发展;评价结果的应用要有“教学评改”的闭环思维,发展“必备品格”。同时刘老师着重强调,针对学业水平评价,不在测评的次数和外在形式上“内卷”,而在测评的技术和素养导向上“微雕”,推进校本化的智育评价改革。 下午,安吉实验小学顾蓉萍校长作《用评价撬动师生的全面发展》讲座,重点介绍了“学生层面评价改革实践的做法”和“教师层面评价改革实践的做法”。安吉县教研员洪涛漪老师作《基于幼小衔接的低年级绿色评价路径》讲座,幼小衔接低段绿色评价作为切入点,从“复盘”“践行”“跟进”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安吉游戏逐步迭代优化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评价。 29日上午,培训班在嘉兴市凤桥镇中心小学蹲点学习,聆听报告,分享经验,观摩成果。张建国校长为培训班学员作题为《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希望——五育融合理念下“新希望”育人体系建设》的讲座,“丰富的课程体系、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五育融合的素质评价”构成了学校“新希望教育”的育人体系。基于“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希望之星”的理念,让成长看得见,擘画了面向未来的乡村学校新样态。 (供稿:乐清市教育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