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题 > 教育评价改革 > 校地风采

舟山市普陀区城北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三维清单的构建与实施
发布日期:2023-12-19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1年9月,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各地应围绕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推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必会项目清单。我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省规划课题《三维清单:海岛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样态》引领,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把劳动清单纳入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小贝娃成长录》,紧紧围绕着“三维清单”三位一体展开劳动教育。

一、“三维清单”的实施构想

(一)关注全域育人,聚焦目标整体化

劳动三维清单,即从劳动场域、劳动项目、劳动评价三个方面的三个维度设计的劳动教育清单。劳动场域:我们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劳动项目:我们采用必修、自修、特长三层架构;劳动评价: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观念三维合一,通过自评、师评、家长评三方联动。关注全域育人、全员育人,共同推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助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建立劳动观念,形成劳动品质。

(二)架构“劳动总库”,按需搜索个性化

(1)内容来源:我们整理了每一册劳动书上的学习内容、家庭劳动清单,联合我区提出的普陀区中小学生必会劳动项目,征集了我校学生已会、想学的劳动技能,收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具有海岛地域特色的劳动项目,形成《城北小学学生劳动清单总库》

(2)涵盖领域:劳动库内容涵盖四大类劳动教育内容: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科学劳动等。项目涉及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农业生产劳动、工业生产劳动、科学研学劳动、服务性劳动、海岛特色劳动。

(三) 呈现多元“清单”,劳动教育立体化

学生劳动清单每生一学期一册,含劳动学习项目和劳动评价。项目分必修、自修、特长三维记录学生劳动发展过程,必修项目为普适性,结合学生本册教材劳动技能和我区该段必会劳动技能要求,选择典型的6-10项进行记录评价;自修项目基于多元智能,学生个性化申报,按周次推进,每生周在一项必做技能基础上选择1-2项家庭劳动技能进行打卡评价及记录学期社会实践服务劳动;特长基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原则,一学期专攻学习或优化一门特长劳动,如海洋贝壳的包埋、船模、鱼类的烹饪等。劳动教育“教学评”一致性,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等维度开展自评、师评、家长评,同时邀请社会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评价。

二 、“三维清单”的具体操作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劳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最终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养成情况。

(一)三位一体,联动教育

1.学校:场馆化学习,丰富劳动课程

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劳动课程,挖掘学科劳动教育渗透点,开发劳动特色课程,实现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有效共振”。

(1)劳动课教学做合一,习得劳动技能

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合理利用教师资源,通过教师走班模式上好《劳动课》,主张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如二年级《整理衣物》,六个班级均有赵老师完成教学,通过实物演示、儿歌提炼、合作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衣袖折拢叠衣服、粽子式叠裤子的技能。

(2)拓展课情境体验,培育新劳动观

特色一:三段三线,实施劳动教育项目化

实施三段三线——“劳动+生活”、“劳动+海洋”、“劳动+创新”,立足低段学生生活能力和良好劳动习惯培养、中段学生体验海洋创意劳动,传承海洋文化、高段学生开展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劳动,激励劳动创新。

特色二: 场馆建设,赋予真实劳动情境

学校注重劳动课程场馆开发,近年来逐步建立陶泥吧、木工坊、机器人工坊、向美苗圃、生活坊、渔作廊等新劳动教育场馆,让孩子们在真实劳动情境中体验劳动,习得劳动技能,深化劳动认同感。

特色三:传统+科技,遇见新时代新劳动

新时代,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选择合适的项目,让传统遇见科技,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起创新能力的发展,让一切皆有可能。 “农耕”遇见“农艺师”、“木工”遇见“创客”、“图书管理”遇见“人工智能”,在融合的项目里,学习传统劳动文化,又能探索现代技术对传统劳动的影响,在视觉冲击中、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其创新能力。

2.家庭:查漏补缺,养成劳动习惯

(1)修复技能,养成劳动好习惯

良好的劳动习惯更是需要细水长流的培养,进行清单式劳动日常打卡,使得劳动技能目标一目了然,家校共建,助力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

(2)个性化学习,发展特长劳动

个性化的家长是劳动教育的良好资源,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特色劳动技能,如舟山是渔业资源丰富的城市,我们很多家长都会一鱼多吃,对鱼类有独特的处理方式,学生学习海鱼的烹饪、腌制、晒鲞等,又如附近地域特有的五小匠工艺、沙雕、沙画等。

3.社会:基地实践,体验劳动岗位

(1)深入岗位,体验职场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干施岙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冠素堂食品安全研学基地、田园牧歌农业实践研学基地等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体验不同的劳动岗位,了解社会职场劳动、萌芽劳动选择意识。

(2)志愿服务,追求奉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者活动,参加海洋净滩、创城志愿者、寒暑送温暖送清凉活动、垃圾分类调研等,培养学生乐于劳动、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二)三维多元,推进评价

1.清单记录,见证成长

劳动三维清单纳入学生《小贝娃成长录》,与雏鹰争章、书香阅读同步推进。必修劳动根据不同劳动的特征从各个劳动素养对其进行自评、师评、组评或家长评,关注学生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观念的形成。如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纽扣自己钉”技能,设置“乐于缝纽扣、安全使用剪刀和针、掌握基本流程、纽扣缝制牢固”四个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劳动技能。三年级的制作面包还设置了“会用不同方法探究面包师职业和乐于分享面包制作过程和体会”两个评价标准,旨在培养学生认同劳动、乐于劳动的劳动观。自修打卡也从“喜欢、坚持、习得”三个角度对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展开评价,一周一评价一总结,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渗透坚持劳动、乐于劳动的情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性劳动,升华劳动情感。另外劳动清单一学期一整理,关注劳动素养的量化提升和质变。

2.多元展示,榜样引领

评价展示学生劳动成果是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正面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成长。学校设置劳动评价台,线上线下、定性定量评价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利用智慧大脑、电视台、电子班牌、钉钉模块等现代化手段对各班劳动评价进行集中展示,同时开展劳动模块游考、劳动技能考级、劳动成果展演等活动进行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进行量化考评,评选“劳动小达人”、“美劳少年”,榜样引领,以评促发展。

三、“三维清单”的优化展望

1.做好加减法,完善劳动库

建立基于舟山海洋特色新时代小学生劳动库是一项需要反复论证、推进的工作,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次开展实践调研,做好劳动项目增删工作,完善劳动库。

2.做好乘除法,创新评价体系

创新评价体系,联结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关注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观念,用“乘法”促进三者力量,迸发十足的能量来发展学生劳动素养;处理好集体劳动、个体劳动的关系,发现问题及时用“除法”除去障碍,使我们的劳动评价更科学更丰富。

课题研究,内涵引领,统筹推进,我们将以“三维清单”为载体,坚定地推动劳动教育生活化、劳动教育课程化、劳动教育一体化、劳动教育实践化和劳动教育评价多元化。

(来源: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