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中国教师报:育运河阳光少年 办家门口好学校——杭州市拱墅区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3-12-15 浏览次数: 字体:[ ]

尽管已是初冬,但杭州的阳光依然温煦。下课铃声响起,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的校园骤然热闹起来,学生走出教室,跑向操场,说话声、欢笑声比冬日暖阳更有感染力。在校园的天空上,由学生自主编程的无人机方阵正在“绘制”各式各样的字符与图案。围观学生仰头观看,兴奋地猜测着无人机带来的下一个惊喜。“这是‘天空画布’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眼球,让孩子快乐的同时起到护眼的作用。”教师胡恩军介绍说。

同样的快乐,也发生在杭州市大关小学的民乐馆、杭州市刀茅巷小学的口琴博物馆、杭州市求知小学的片庐博物馆、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的美术馆……洋溢在拱墅区学生的脸上。

而这都得益于近年来拱墅区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举措。今年10月19日,中共杭州市拱墅区委、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实施“党建强基领航工程”“提质强校全域扩优工程”“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运河少年’阳光成长工程”等十大工程,打造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彰显拱墅“学有优教”的教育品质。

党建强基,领航高质量发展

12月的杭城红叶十里、烂漫如火,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的校园里党旗鲜红,11名党员家长正在校园里开展本年度第二次“党员家长清风岗”的“三巡”活动。他们在副校长郭红梅的陪同下,深入了解近期学校党风建设、清廉文化以及卓越家长品牌建设等工作。一位学生家长说:“学校的党风建设、清廉文化,让我们对学校的老师很放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很满意。”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拱墅区教育发展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党建引领是航舵。2018年,拱墅区在浙江省率先试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目前已实现全区公办中小学全覆盖。5年的先行先试,拱墅区建起了厘清“党组织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制定了三张清单、一套流程图的议事规则,设立“领雁工作室”培养书记队伍等创新做法,形成了“拱墅经验”。

以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的做法为例。学校党总支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学校的“毛细血管”中,专门制定了《小微权力清单》,对学校24项工作的流程作出明确规定。大到基建、招生入学、干部选任、职称评定,小到少先队员发展、评优评先、采购等工作,实施前后全部要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此举赢得了教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可,教师朱珍珍认为,学校事事透明、处处公道,很得人心。

记者走进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文汇校区,发现学校以卖鱼桥周边文化中的桥、船、粮仓造型为依托,将红色文化巧妙融入其中,匠心独运。

红色文化不仅被融于景观文化,还走向了体系化、课程化。2018年,拱墅区在杭州市率先推广“党的知识”红色课程,向学生普及红色知识。卖鱼桥小学又将“党的知识”课程融入校本“德馨”课程中,创新使用“学习强国”资源,以“一人一课”的教研要求落实“百名党员上百堂党课,八千师生话大国崛起”,借助项目化学习、iPad课堂等载体实现学法变革,助力学生将党的知识学得入脑入情、深筑于心。

“拱墅区不断提升中小学校党组织的组织力、领导力,积极推动中小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中小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提质扩优,促进优质均衡

对于老百姓来说,对教育发展最朴素的追求,就是家门口有一所好学校。得益于“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享工程”“提质强校全域扩优工程”,在拱墅区,“家门口的好学校”已经不是梦想。

记者了解到,2023年拱墅共有11所新学校、幼儿园投入使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教育集团和苑实验小学、安吉路教育集团新文实验小学、红缨教育集团壹粒园区……这些名字给家长吃下了定心丸。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通过数字化赋能集团化办学,节约了管理成本。据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盛之介绍,由于学校三校五部共用一套领导班子,存在距离远、师资不足、校务人员紧缺等诸多现实困难。但通过“安吉路数字大脑”系统,学校打通了教学、德育、管理上各个独立的数字应用平台,管理层可以在任意终端随时随地查看任一校区的课堂教学情况,实时掌握师生成长动态,完善评价考核体系。教师可以在集团内部实现资源库共享,并在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空中课堂让其他校区学生受惠,还可以促进结对学校之间交流共享。

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除了“内育”,还要“外引”。2022年,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正式揭牌,成为浙大城院第一所附属学校。“学校依托浙大城市学院丰富的办学资源,在大数据、编程、美术等课程领域进行探索,未来还将有浙大城市学院的教授走进学校,给中小学生上课。”校长章汉平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近年来,拱墅区与高校合作办学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胜蓝实验中学、浙江师大附属星澜中学……通过这一系列合作,拱墅区将知名科研院校优势与地方教育发展需求相结合,成效显著。

如今的拱墅,拥有卖鱼桥、安吉路、长寿桥、青蓝、华师附、大关小学等一大批集团化办学品牌,为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也更好满足了百姓对美好教育的期待。

强师优课,保障“学有优教”

一支德才兼备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拱墅区始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激励落在实处,让教师成长发生在时时处处。

拱墅区将每年的9月28日定为“班主任节”。今年的“班主任节”,区教育局推出了热情开朗、学识广博、亲切可人、温文尔雅的班主任IP形象“墅墅老师”,并同步衍生创作了“墅墅老师”微信表情包。俏皮可爱的表情包生动再现了他们和学生的日常,也为班主任日常忙碌的工作增添了一份活力。

据了解,拱墅区在全国范围率先实施班主任职级制,根据班主任的工作年限和工作业绩,将班主任职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并享受相应职级津贴。同时,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设立“模范班主任”“功勋班主任”等奖项进行表彰。通过这些举措,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被激发,职业幸福感得到提升。

为了整体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区教育局发挥“领头羊”作用,组建了上百个运河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将“学有优教”从文件上落实到实践中。

在首批运河特级校长马骉的“拱墅特级校长工作室”引领下,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从课程体系建设着手,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成长”目标,抓住适合成长的重点,倡导“处处是课程、人人是课程、事事是课程”的理念,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走向自治和自育。

在采访过程中,副校长夏伊甸介绍的基于真实校园情境的项目化学习课程“DIY创意除尘器”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一课程缘起于夏伊甸的一次偶然发现,她看到红砖墙上出现学生清理黑板擦时留下的白印,除了要求相关班级对墙面做好清洁,她拍照发给年级的科学教师杨秋丽,请她牵头与学生一起解决黑板擦粉尘难清理的问题,设计一款黑板擦的除尘器。学生基于真实的驱动性问题,成立项目化学习小组,一项融合了数学、物理学、材料学、设计美学等交叉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课程诞生了。学生的设计天马行空、创意无限,最终这个课程设计被评为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首批试点学校“学科项目化学习”系列活动一等奖。

为了破解高层级教师缺乏研训动力、中层级教师缺乏研训方法、新层级教师缺乏团队引领的困局,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在党总支书记、校长郁明的运河名校长工作室支持下,在教师教研中采用“项目承包制”,把主要项目以“承包”的方式进行“竞拍”,然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把所有层级教师进行分组,让所有教师都能在项目中找准自己的团体定位和发展基点,培养具有“新觉”“新创”“新格”的“三新”教师。

同时,郁明运河名校长工作室通过“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学校课程”等维度的学习,采用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名校访学、主题论坛、成长沙龙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为拱墅教育培育新的干部力量。

“运河少年”,阳光成长

“漂亮,十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胜蓝实验中学射击靶场上,气枪激发声、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学校的《小小神枪手》课程强烈吸引着学生,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依托特色射击类校本课程,学校培养了一批射击世界冠军。在今年7月25日举行的2023世界青年射击锦标赛上,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胜蓝实验中学毕业的小将张志豪在男子手枪速射60发团体、男子标准手枪60发团体和男子25米手枪60发团体三个项目中收获了3枚团体金牌。《小小神枪手》也获评“杭州市精品课程”。

与靶场的欢腾不同,在杭州市大关小学校园里,古筝声时如“平湖秋月”安宁沉静、时如“雪山春晓”生机勃勃。这是记者在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琴韵西子》展示现场的直观感受。这门课程将古筝技艺与杭州文化自然融合,融通音乐与其他学科。学生在体会《平湖秋月》的同时,学习数学中的对称知识,还可以通过鉴赏《雪山春晓》了解美术中主次对比技法。令人惊讶的是,这套课程是一位数学教师研发的。其实,这样的跨学科“大美育”课程,在大关小学十分常见,如语文教师开发的《国韵黏土》课程,英语教师开发的《品味越剧》课程,美术教师开发的《风采主持》课程等,都彰显着学科融合的独特价值。

不仅如此,针对劳动教育这个焦点,拱墅区也下了大功夫,专门将每年9月开学的第一周定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周。

今年的劳动教育实践周,拱墅区举办了第二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大赛要求学生为来杭州参加亚运会的外国友人制作并推介一道中国美食。宋嫂鱼羹、杭三鲜、西湖醋鱼、东坡肉、好运连连、花开富贵……学生发挥奇思妙想,将对亚运的美好祝愿融入菜品中,展示独特的中国味道。记者了解到,三年内拱墅区将建立3—4个区级劳动教育共同体,推出30节劳动教育精品课,培育5—10所劳动教育实验学校。

近年来,凭借校园体育“百千万”行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美育发展新格局建立“大运河”劳动教育共同体等亮点举措,拱墅区正在让每个学生成为运河边上茁壮成长的阳光少年。

为了让阳光少年真正做到身心阳光,拱墅区还在全域启动了学生心理健康护航计划,加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教育、卫健、医疗机构联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协同工作体系,健全“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全面筑牢动态排查、监测预警护航防线,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前端普遍服务、中端监测预警、末端精准干预能力。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没有停止,今年11月30日,在吸纳拱墅区“十大工程”经验基础上,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杭州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了振奋人心的12项举措。

今年11月24日,“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出炉,拱墅区榜上有名。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长远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拱墅区将继续打造“学有优教”的教育品质,促进拱墅教育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