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教育评价改革“一县一品”推进会侧记 | ||||
|
||||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升温州教育评价工作内涵,助力“好学温州”品牌建设,11月8日,温州市2023年教育评价改革“一县一品”推进活动举行。现场,共有5个县(市、区)教育局进行县域教育评价改革项目交流,3所中小学进行学校教育评价改革项目交流。 基于素养发展,赋能学生成长 如何让学生习得“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包括学习行规、思维习惯、实践能力、应用迁移等,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素养。近年来,鹿城区基于未来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品质”核心目标,推进指向“学会学习”的小学生分项等级评价研究。通过在全区小学开展“分项等级评价”系统性优化与项目式破难工作,打造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分项等级评价”鹿城样本。 “分项”的意义在于用不同的尺规衡量每一个学生,“等级”的意义在于突出对个体的激励和指导。目前,鹿城区构建了“1+2+3”评价实施支架,提供区域分项评价指导示范。包括研制一份小学生分项等级评价样单,体现“内容素养立意”“学段融合衔接”“学习常规导向”“关键事件记录”“适应能力强化”“激励主动发展”六项立意;提供“分项评价导引支架”和“校本研制支架”,助推区域内不同类型层次学校既能规范实施,也能个性创新;从“指导·检测·反馈”三个角度设计推进策略,完善评价机制,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如何让素养评价更精准和公平?由于区域内存在教育资源差异、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为避免单一标准评价所有学校的教学质量,乐清市从2016年就开始实施区域教育质量增值评价机制,助力寻找学校和学生成长的“增加值”,突出发展的“净效应”。从学业增值评价到素养发展增值评价,通过迭代升级,乐清市将原有的单一学业评价演化为学业指数、学生发展指数和学校影响指数三个方面共18大项的指标维度多元评价,在原有纵向学业增值基础上增加了全面发展和影响指数增值横向评价,并通过相关分析模型,得出了区域学生发展指数与学业水平发展相关分析结果,为学校提供了多元化提升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改进路径。 每年11月,乐清都会对起始年级学生进行基线测试,通过学业水平、认知能力、学生发展与相关因素等测试,为每所学校建立起点报告。学校依据基线报告结合实际制订学生三年教育发展规划。每学年进行一次阶段性学生学业水平监测,促进学校寻求学生最大幅度增值的策略。 搭建平台路径,赋能学校成长 从“评价为重”转向“诊学促学为重”,十余年来,平阳县实施“项目学评”改革实验,并以一单一平台创新评价工具。为全面推进小学生发展综合评价改革,搭建了平阳小学生发展综合评价 “学生悦成长”平台系统。 一方面,呼应省市小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单的要求,融合五育并举、改进结果评价,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将学生的日常学习、课外实践、红色研学、信息科技融入学生成长评价之中,形成具有平阳辨识度的报告单。另一方面,以报告单项目为依托,通过局端、学校端、班级端、学生家长端等四个层级的驾驶舱,归集校内外学生德智体美劳各项的数据,生成学生发展综合报告,形成学生五育画像和学生成长树,让学生成长看得见。目前,已经建立起包含基本信息数据库、局端信息配置审核与发布、多维度评价机制、校端数据录入、多终端数据采集机制、学生动态发布分享、学生积分兑换机制、决策分析与数据可视化等8个一级任务,二级任务36个,三级任务220个子场景和任务群。 以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改革作为突破口,文成县的教育评价改革探索不拘泥于学科本身的学生能力发展,还将触角延伸至学校规划管理和教师教学效果。通过制定《文成县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量表》,文成的劳动教育评价工作重在对学校劳动设施与场所、劳动课程开设与实施等方面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劳动课程的实施与组织、指导学生劳动的方式与方法等,同时从家校协同角度,促进家长对学生劳动的支持与指导等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引入闯关模式,赋能教师成长 新任教师、教坛新锐、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教育专家……为了让教师的成长“可评”“可见”,苍南县构建了八维评价综合模式,并创建“闯关式能力达标认证”线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能力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打破传统教师阶梯晋级的时间限制和名额限制。 同时,依托苍南教育智慧云平台,量身定制苍南县教师发展性综合评价平台,通过评价系统的搭建,实现对县域教师发展的全程个性化综合评价。评价系统可按学科性质、按年龄、职称,或教学荣誉层次分层,使同类同层组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一样,既符合“同类可比”的评价原则,也有利于同类教师竞争发展和统一考核管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