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循证教研·精准育人:南湖区召开“小学生综合评价”分析平台试点工作启动会 | ||||
|
||||
为了推进《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南湖区从行政、研训与学校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要点,探索形成了“三维十策”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区域实践经验。10月8日下午,南湖区“小学生综合评价”分析平台试点工作启动会在余新镇中心小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技术赋能·循证教研·精准育人”。参加本次会议的有14个“小学生综合评价”分析平台试点学校的教学分管校长、教务主任、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平台管理人员;30个南湖区“小学生综合评价”学校试点项目负责人,20位“绿色评价工作坊”成员。 技术指导 提供方略 南湖区中小学评价教研员刘帅老师介绍了南湖区“小学生综合评价”分析平台的建构理念、功能设计、推进目标与计划,并开展了平台使用技术培训。为了保障学校科学有序地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刘老师还对南湖教育科研第3期《绿色评价指导手册》进行了导读,从“学校评价体系建构”“评价工具研发”和“评价结果驱动教育教学改进”三个方面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学校利用好《绿色评价指导手册》进行校本培训。 平台管理员是保障学校顺利进行试点工作的关键点。本次培训为14所学校的平台管理员安排了实操培训,在南湖区研训中心郑丹凤老师和技术公司张鹏老师的带领下,平台管理员们对平台的功能及使用流程更加明晰,对常见问题的解决之法也更熟悉,同时还进行了现场讨论,提出平台优化建议。 学科实践 提供模板 实践路上,经验的总结与分享尤为重要,本次会议中安排了小学语文和小学科学的实践经验,为全体与会人员提供了模板。 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曹玲副校长以《数据赋能 精准助学——五年级下册“识字与写字”分项评估与教学改进》为题,从确定评价维度、命制分项评估卷、分析测评情况及制定改进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并结合分项等级评价的数据分析,对《桥》一课的目标设计、难点突破策略进行了说课,让大家对学校如何基于平台借助测评数据分析改进教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曹校强调在推进分项等级评价中,教师们必须树立“评价三观”,即立足素养导向的全面发展观、坚持精准诊断的科学评价观和基于数据改进的教学实践观。 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的戴晶老师执教了分项等级评价结果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的课例《桥》。戴老师根据前测情况,以学定教,基于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的教学目标,将目标指向“读准字音”和“理解字词义”。本堂课立足学生已有经验,通过多种策略帮助学生读准了多音字,通过语境辨析、营造情境等方法辨析了词义,在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的基础上以读促学,引导学生感悟小说文体的特征,让学生实现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提升。 南湖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周亮老师以《循证教研:基于实证的高段字词教学优化与改进》为题进行课题赏析。周老师指出了三点:一是本课例的原点:字词教学很重要!二是本课例的看点:呼应实证的字词教学跟进。三是后续推进语文分项等级评价的难点:助力循证教学的评价工具研制与使用。周老师强调,好的测评工具充分展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情况。好的测评工具回应教学现场,指向教学评一致。好的测评工具帮助学生经历一次学习的过程。 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的沈国萍老师以《素养立意,精准教学——小学科学分项等级评价与教学改进》为题,从试题编制、平台使用、数据分析和教学改进四个方面进行分享,提供了评价工具包的参考模板,沈老师还介绍了分项等级评价结果驱动教学改进的案例,从中可以感受到技术赋能后,分项等级评级的分析从单题分析走向了聚类分析。 区域部署 导引方向 践行当下,部署未来。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费岭峰副主任首先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开展,指出了本次活动具有“跨学科性”和“技术性”。费主任回顾了区域评价改革前期的工作开展情况,对南湖区“小学生综合评价”分析平台试点学校、“小学生综合评价”试点项目和“绿色评价”工作坊成员提出了不同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并给出了时间节点规划。 会议总结 携手向前 活动最后,刘帅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并再一次明确了不同岗位角色的任务及分配建议。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任重道远,通过南湖区行政、研训与学校层面的携手同行和通力配合,一定可以建构小学生素养发展的测评场域,科学有序地促进“南湖学子”的全面成长。以研促评,以评导教,学思并行,南湖一直在研究。 (来源:嘉兴市南湖区教育体育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