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高质量实施劳动综合评价会议召开 | ||||
|
||||
为更好地形成学生劳动学业报告,2022年12月26日,普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开展了“聚焦劳动素养,高质量实施劳动综合评价”活动。劳综学科教研员蒋芬幸为青年教师中心组作了专题报告,学员们开展了互动研讨。 一、回顾课程标准,聚焦劳动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评价旨在形成科学质量观,以评促学,促进学生爱劳动、会劳动,逐步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综合能力;以评促教,促进教师把握课程性质和特点,优化劳动实践指导,规范学业评价过程,提升学业质量水平。 会议回顾了课程标准研制背景,指出小学劳动学科评价整体要基于课程的性质,凸显劳动学科特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综合制定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将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四个理念进行融合。 二、解读质量标准,实施高质量评价 普陀区的小学劳动课程分项等级评价框架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及2021年版《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 劳动》教材,从学生参与过程性的必修劳动项目、清单实践、劳动周实践和其他劳动实践以及阶段性的项目学评所表现的观念与品质、思维与能力进行评价,覆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领域内容。 基于课程目标的学段特点、十大任务群的课程内容与素养表现,梳理各年级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示例,依据课程标准质量标准和劳动必修教材确定劳动评价标准,第一维度为劳动观念、劳动思维、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第二维度为劳动意识、方案制定、使用与维护和责任担当等,每个维度的质量标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最终形成多维度、高质量的评价标准。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要关注学生在真实劳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客观表述个体的典型表现和发展变化。因此,要求各校制定多维度的评价措施,最终形成行之有效的劳动学业成绩报告单。 三、因校适宜定制,促进知行合一 劳动教育评价对提升劳动教育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本次活动中展现的劳动学科评价指南为各校高质量实施劳动综合评价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范例。 下阶段各校将基于新教材的家、校、社育人合力,区域以“看见劳动”为标识,梳理“劳动成长”的素养清单,学校围绕劳动成长的目标梳理校本劳动素养清单。 以劳动清单为基础,建立以评促劳、以评促教的区域劳动教育学业评价普陀方案正在形成中。一单一记录、一单一成长,多维度描述学生成长过程和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供稿:普陀区教师进修学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