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2-00478 |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2〕65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2-07-01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549号提案的答复 | ||||
|
||||
李伟健、宋明顺、黄英、颜瑶卿、张雷宝、虞晓芬、陈立旭、章玲、郑友民、廖思红委员: 你们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完善优质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549号提案)悉。感谢你们对基础教育事业的关心,在充分调研、深入摸排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与我厅的相关政策契合度高。经商省财政厅,现答复如下: 一、财政重点保障,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为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加快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差距,2022年省财政设立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专项补助资金,资金规模为1.82亿元,支持范围为山区26县和6个海岛县教共体结对的516所学校。支持组建跨地区教共体,全面推进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共富共享,提升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有关部门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山区26县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山区县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和帮扶。省财政通过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分类分档体系,设置差异化系数,使各项转移支付分配时向山区26县倾斜,其中普通高中质量提升等部分专项资金全部转移支付给山区26县,其他地方不再安排,充分体现对山区26县的倾斜。 二、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小切口”,撬动26县教育“大发展”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尤其是师资队伍的优质均衡,先后印发了《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26县教师队伍建设助推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力争从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培训实效、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重点入手,直面问题打好组合拳,打造一支能模范履行教书育人使命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助推山区26县教育跨越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为教师成长提供发展平台。我省2010年起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员全程、教师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开放竞争、过程管理信息化”为主要特点、具有显著浙江特色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指令性+自主选课+订单式”的多元培训模式。在每年开展系列省级指令性培训项目的基础上,优质的省级培训机构发布培训项目,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自主选课。2021年探索推进“订单式”培训,针对“订单”需求精准开发培训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共面向山区26县开设88个订单培训项目。同时,开展面向山区26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人研训,帮助山区26县把脉问诊,提高“领雁人”思想理念和业务本领,助推当地教师队伍培训、专业提升方式、内容、质量迈向新台阶。 (二)统筹名优教师资源,多方协同推动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全面发展。立足为山区海岛和薄弱农村学校培养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连续15年开展“百人千场”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每年送教600余场,累计组织1万余人次专家名师送教,受益农村教师超20万人。我厅连续8年选派4批共29个“希望之光”专家团、145名教育专家,到山区26县开展为期2年的“组团式”支教活动。2021年选派了第四轮10个“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50名教师进驻10个山区海岛县开展支教。自2020年起,我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批有教育情怀的优秀退休中小学教师,补充到农村、山区、海岛等中小学校任教。2021招聘银龄教师774名,比2020年增加了41.8%。 (三)以教育共同体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农村。按照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构建新型城乡教育共同体,深化教育领域山海协作。2022年将重点支援山区26县和6个海岛县组建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500所,并已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教共体建设,进一步畅通校长教师跨校交流渠道,将城镇优质教师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等整体水平。在继续深入推进同步课堂、送教下乡、教师网络研修和线下教研的基础上,安排优秀教师与受援地区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在受援地区设立名师工作室,受援地区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到支援地区学校跟岗锻炼。省市教研部门每年向山区县提供100人次学科教研员挂职学习锻炼机会,组织若干重点急需学科开展专题交流和展示活动,为每个山区县配备3位省级教研员对接服务。(四)强化激励保障,让教师安心从教。保障教师的工资收入。将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定期专项督导、实地督查。指导各地发放好农村教师的津补贴,确保山区县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初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建立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机制。在省级及以上教师表彰奖励、培养培训、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实行向山区县教师倾斜或给予单列指标。2021年省教坛新秀评选为山区26县确定26个定向推荐指标。探索设置“正高级教师特设岗位”,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在全省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到山区26县工作6年。如同你们建议的“设立离岗即解聘的特级教师岗位”,2022年第十三批省特级教师评定工作首次设立山区26县和6个海岛县的定向名额,要求定向评定的教师终身服务于当地教育事业,一旦离开评定地区,特级教师荣誉及相关待遇立行终止。对地理位置特别偏远、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满30年的优秀一级教师,申报高级教师可不占学校比例申报,评价更加体现农村任教年限和实际贡献。建立省、市、县、乡、校五级优秀教师荣誉体系。省政府专门设立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每次表彰100名,给予每人5万元奖励。在省级评优表彰中明确农村教师的比例,如省春蚕奖推荐中明确农村教师不低于50%,省教坛新秀推荐中不低于20%,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2021年、2022年推荐的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全部从山区26县农村学校教师中遴选产生。同时,在各类师德宣讲、事迹宣传中,突出用好扎根山区海岛的教师典型宣传,讲好教育好故事,传播山乡正能量。2021年教育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中,我省台州玉环市坎门海都小学叶海辉老师入选。 三、深入实施教师教育攀登计划,提升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 全面落实国家《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及《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际,以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发力目标,全面总结首轮教师教育攀登计划进展成效。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内涵建设为抓手,集中力量攻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师范生教育实践体系优化、教师学历层次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支持等重难点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你们的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落实部属师范大学座谈会精神,继续升级实施“浙江省教师教育攀登计划2.0”,推进高水平师范院校建设。在提升院校办学层次、加大学位点建设、提高生均拨款标准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师范院校更加突出主责主业,提升办学水平,为培养与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是进一步优化省对市县转移支付管理,加强绩效考核。推动并确保支援地“动真格”,派出优秀队伍实实在在支持山区26县,真正落实优秀教师资源下沉,发挥好教共体资源互补优势。进一步强化对山区26县倾斜支持,完善“钱随人走”转移支付制度,优先补齐山区26县教育发展办学条件短板,提升我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程度。三是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在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定向推荐、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原则,精准对接山区县的学段和学科需求,为山区海岛县培养当地的省特级教师等名优教师,切实引导优秀教师筑牢主动服务当地教育发展的情怀,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教师工作处袁沉,电话:88008699) 浙江省教育厅 2022年7月1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