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中国教师报:发现美好课程 寻访不该淡忘的劳动情怀
发布日期:2022-01-20 浏览次数: 字体:[ ]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劳动的生活才是受劳动的教育。”浙江省海盐县通元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通过开设劳动课程、开辟劳动基地、开拓场馆资源等一系列举措,让学生寻访祖辈的劳动情怀,在良好的劳动氛围中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

“一门乡课”兴文化

海盐许多学生知道身边有一条长山河,但对长山河精神了解甚微。学校从地方精神的传承角度出发,引领学生从家乡文化中寻找历史,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长山河精神”,通过感悟、体验、践行等环节,让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

感悟长山河精神。课程内容分为4个单元:长山河历史、长山河风光、长山河精神、一起去研学。学习目标为:了解长山河开挖的时间和事件,感悟长山河精神内涵;欣赏家乡的河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设计研学路线,撰写导游词,宣传家乡文化。通过对长山河精神的解读,学生理解了劳动的意义,产生了尊重劳动的情感。

体验长山河精神。课程内容分为4个单元,以农耕项目实践的方式展开:豆角细又长、黄瓜绿衣裳、番茄打灯笼、农夫展丰收。学习目标包括:了解种子的浸种方法;学会给植物驱虫的方法;学会给植物搭架的技巧;学习植物扦插的技能;学会用农场写生、日记的方式记录植物生长。学生从劳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学会了团结合作,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践行长山河精神。课程内容分为4个单元:会独立自主、知责任担当、懂感恩他人、做护河小卫士。学习目标包括:从衣食住行感受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在校园卫生打扫中承担班级事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懂得感恩他人;培养“护河小卫士”。学校不定期将学生的微日记、微感悟、微调查等成果写在信笺上,塑封后挂在植物走廊或陈列在班级园地。

“一方乡土”养才干

有的家长向教师反映:“农村的孩子家里有菜园,可孩子没时间劳动。我们小时候学校里还有劳动试验田,但现在的孩子连农具都没摸过,蔬菜和谷物都认不全。”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真实感受劳动带来的变化,学校开辟校园农耕实践基地,搭建了师生共同耕耘的“快乐农场”。根据学生的喜好,“快乐农场”被划分为8个区域,分别种植了8种果蔬。教师依托“快乐农场”设计了一系列劳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认知劳动的意义,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快乐农场我做主。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安排园地规划设计课,学生动手绘制精美的园地规划图。要想顺利开展种植活动,选择什么样的种子自然是首要问题。教师选择了一些生长期较短的果蔬,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问题包括果蔬名称、选择原因、照料方法、预计成果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网络资源,咨询种子公司或家中长辈,了解种植的知识与技能,然后通过分组演讲的方式确定需要种植的果蔬,最终番茄、扁豆、生菜、黄瓜等果蔬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中,认真分析果蔬的种植方法、适宜环境、可能遇到的困难等,从而制订出长远的种植计划,其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

唱响农场四季歌。为了落实“快乐农场”的管理工作,学校采用承包责任制,由学生自己认领劳动区域,每组学生负责相应的区域,根据认领的任务积极参与管理。开学第一天,学生便开始翻地、播种、施肥,如果遇到问题便向爷爷奶奶请教。许多老人都是农作物种植专家,有的说“种子播下之前应先浸泡两小时”,有的说“西红柿用扦插法种植比播撒种子成活率高”,有的说“黄瓜与西红柿需要提前搭架子”……何时除草、施肥、分枝,学生都会详细记载,学校还开展“养护管理半月谈”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经验。

超级农夫收获丰。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快乐农场”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西红柿的果实成熟了,黄瓜开出了小花,扁豆、豇豆挂满藤架。学生与小苗一起长大,感悟生命成长的瞬间,更加珍惜时间与生命。除了农场种植实践,学校还融合学科教学丰富农耕教育成果,语文课写农场日记,美术课到农场写生,音乐课唱起《劳动最光荣》。在家委会的帮助下,学生还将收获的农作物进行成果展示,开展美食制作、果蔬拼盘、果蔬销售等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动手为家人制作一道美味佳肴,送给老师、同学一份果蔬拼盘,到市场调查农作物销售价格……劳动让学生内在的美好完整、立体地展现出来。

“一味乡情”悟精神

基于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与实践经验,学校挖掘周边教育资源,融合乡土乡情,开创各种校外实践活动,让生活体验与社会实践相连接。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劳动,学校设计了长山河研学课程:赏河畔景—观印记馆—寻访村民,校外拓展活动让祖辈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

长山河畔赏美景。长山闸在澉浦镇南,对减轻杭嘉湖平原的洪涝灾害效果显著。学生一边欣赏长山闸风光一边查阅资料,了解到没有开挖长山河时,农田灌溉不便、庄稼收成不高;长山河开挖后,排涝、航运已经不成问题,如今的长山河更是成为美丽的景观河道。守卫家乡的“红旗渠”,感悟家乡人民的劳动精神,学生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印记馆里知历史。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镇印记馆,印记馆里陈列了一系列挖掘长山河时的场景照片和文字记载,学生看到关于家乡的历史足迹,感慨颇深。在农耕用品展区,学生看到了祖辈用过的斗笠、蓑衣、锄头、铁锹等。散发着乡土味道的“老物件”是承载记忆的摇篮,让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感悟更加深刻。

长山河村悟精神。在长山河村文化公园,村民对长山河劳动精神进行了全面阐述。学校组织学生走访村民,听老人讲述挖掘长山河的亲身经历。村民老韩讲述了“条件差、挖掘难、热情高”的情景,学生深切感受到祖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劳动精神在学生心间萌芽。

只有教师具备“深耕的姿态、细作的素养”,才能实现每一粒“种子”的幸福生长。学校构建具有“生活教育”意蕴的校园文化,让学生的劳动技能充分施展、劳动精神落地生根,也让学校教育的劳动氛围越发浓厚。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