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教育动态
索引号: 002482082/2021-07863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1-08-31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绍兴市家校社共织安全网 打造“枫桥式”平安校园
发布日期: 2021-08-31 浏览次数: 字体:[ ]

校园安全事关师生生命、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近年来,校园内外多重安全风险叠加,学校面临着“校内防不细,校外管不了”的困境。针对这一难题,今年以来,绍兴市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学校安全管理“网格化、智能化、社会化”管理标准,打造“家校社会三结合、抓早抓小抓苗头、人人都做安全员”的“枫桥式”平安校园,实现了“教得好、防得牢、处得早、化得了”的平安目标。

网格化协管,织密最小安全格

借鉴社会基层治理四平台的做法,构建“校内建网、校外借网、内外联网”的安全网格化机制,将全市6.78万教师与80万学生纳入安全治理网格,实现信息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

一是“校内建网”种好责任田。在校内构建了“四设五最六化”网格治理模式。四设即坚持“校园设网、网中设格、格中设人、人设其责”的基本思路,将校园空间划地为格,将师生员工编入网格,全员落实安防责任;五最即落实“单元最小、整合最好、职责最清、公示最透、反应最快”的工作要求,使网格建设从有名向有实,有效提升;六化即校园网格按照“多元化参与、闭环化流转、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刚性化考核”的要求,因校制宜探索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实现“校内建网”全覆盖,共建立网格22904个,校内网格员队伍达32363人,实现校内安全管理全覆盖。

二是“校外借网”开垦承包地。在校外将师生全部纳入社会基层治理全科网格,将学校、校园周边、水域、道路等纳入网格化巡逻必到点、必巡点、停驻点,在每一个基层网格中明确一名全科网格员、一名学校联络员、一名校外安全协管员实行“一格三员”管理,承包师生校外安全管理责任。2万余名全科网格员每周定时开展巡查走访,排查网格内安全隐患,管控教育重点人员,并及时向学校联络员、校外安全协管员及家长反馈信息,“一格三员”根据精准推送的消息,协同做好师生校外安全监管工作。今年以来,基层网格员累计上报并处理校外师生安全隐患100余处。做到师生“进了校门有人管、出了校门有人看”,实现“5+2≥7”的安全监管效能。

三是“内外联网”筑牢安全坝。全市创建“枫桥式”平安校园建设指标体系,落实校内校外网格员责任,织密校内与校外网格融为一体的风险防控网。具体做到了“五个100%”,即:通过落实“管工作,管安全,管行风”的“一岗三责”,实现校内外安全网格责任100%全落实;通过网格定点、定号、定人、定责,实现校内外安全网格管理图100%全上墙;通过吸纳全科网格员、校内联络员、五老人员等,实现校内外安全网格化队伍100%全建立;通过推动实现风险发现、处置、化解、反馈过打通共享校内“智安校园”系统和校外社会综合治理管理平台信息,实现校内外网格员学校生源分布信息和“三特”学生信息100%全掌握;通过构建班、校、县(市、区)、市全面联动的“四级安全管理网络”,实现安全教育管理平台100%全上线。

智能化联控,消除最细隐患点

通过数字赋能,建立“校内教育大脑+N个校外安全治理平台”的校园安全源头防控、预测预警机制,提升校园安全工作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一是“教育大脑”全域联查。实现中小学无线校园网全覆盖的基础上,整合建设集“智安校园、消防预警、安全教育、智慧食安2.0”四大安全守护系统于一体的“教育大脑”,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园安全24小时监控全覆盖、数据全共享、应用全打通。同时,试点在77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及周边区域安装部署视频监控、人脸抓拍、车牌抓拍等6大前端感知设备,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建设个性化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市域内学校安全隐患智慧排查全网调度、全网管理及智能化应用。

二是“多网融通”全员联判。将校内“教育大脑”安全源头防控、预测预警机制与校外社会综合治理管理平台、“雪亮工程”、公安信息系统等N个平台全面联网,借助大数据、公安、交通等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合力,综合形成校园安全智能管理系统,集成共享师生校内外食品、交通、社交网络等关键信息,及时推送至基层全科网格员、社区民警、流动人口专管员、“五老”人员和人民调解员的移动端平台,做到实时监测、信息采集、综合研判、指令推送、处理反馈一体化。今年以来,已累计推送并综合研判师生安全隐患507次,实现师生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

三是“安全平台”集成联防。在全市集成校内外安全守护系统,打造“绍兴市安全管理平台”,整合运行安全教育、智慧设防、网格监管、巡查预警、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督查考核的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全流程。重点在平台统一构建班、校、县(市、区)、市全面联动的“四级安全管理网络”;统一开展数据汇聚、视图解析、工作应用;统一共享学校生源分布信息、“三特”学生信息和安全监管信息;统一实行“统一编号、限期整改、复查销号”的倒查考核机制,实现安全监管、排查、处理、评价一体化的闭环管控。今年已先后开展专项督查151次,发现整改隐患数1008个。暑期全市教育系统实现“零事故、零纠纷、零升级”。

社会化共治,撑开最大保护伞

把“人人懂安全、人人帮护学、人人保平安”理念,融入安全教育、网格管理、矛盾调解各环节,形成“枫桥式”平安校园建设标准,引导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工作格局。

一是“家校共育”人人自护。坚持“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安全教育理念。对师生落实线上线下“‘11530’+心理健康教育5个100”的安全教育长效机制,“11530”即全年面向师生每天开展1分钟安全警示教育、每周开展15分钟安全主题教育、每月开展30分钟安全专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5个100”即做到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率、课程开设率、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设率、心理高危学生筛查及结对帮扶率4个100%,每年开展100场心理健康高端系列讲座,提升安全自护能力。对家长健全家校安全教育联动机制,引导落实学生校外安全教育监管责任,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家庭心理“积怨”和“困惑”。

二是“全民共管”事事关爱。坚持“个个都是护学者”的群防群治理念。在校外“一格三员”的基础上,借助关工委组织覆盖到村级(社区)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优势,组建了504支“五老”帮扶员队伍,签订“共管协议”,在网格内协助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心理疏导、关心关爱工作。今年,“五老”队伍已面向家长开展安全宣传帮扶587次,帮扶人数达7870人,累计排查解决校外安全隐患425次;借助公安、教师、保安、家长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了1092支应急护校队伍,协同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三是“社会共治”处处保障。坚持“处处都是安全岗”的联防联治理念。落实全域联动的校园安全责任传导机制,市、县、校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按照“隐患化解在学校,纠纷调处在乡镇,协调把关在区县,培训指导在市级”的要求,层层压实安全责任。落实全面会商的安全管理机制,由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组建教育专业安全委员会,通过网格化管理坚持“每周蹲点一所学校,每月组织一次检查、一次培训、一次例会”,定期研判、专题会商,合力做好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全员调处的校园伤害纠纷调处机制,建立校园伤害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司法、教育、卫健力量设立专家库,聘任基层司法人员、教师、律师、等为专兼职调解员,按照“预防为主、积极调处”原则调处校园伤害纠纷,做到了调处成功率、家长满意率两个100%,实现“小事不出校,矛盾不上交”。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