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1-07823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1-08-12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浙江大学聚焦“六个一”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 ||||
|
||||
浙江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谋划和做好新发展阶段的就业工作,加快构建以出口为导向的高水平全员就业育人生态系统,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一把手”抓带头,压紧压实院系主体责任。成立校院两级服务国家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下就业工作专班,分别由校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双组长。突出院系主体作用,实行“一院一策”,健全院系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机制。制定院级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行动计划和重点引导单位名录,针对就业“一把手”工程的任务细化、后续跟踪和绩效激励等出台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情况纳入院系“十四五”规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及院系领导班子目标责任书和考核体系。 坚持“一图谱”抓布局,做细做精就业工作规划。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总纲,出台《就业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0 年)》,切实抓好就业规划部署落实工作。面向国内国际构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全面就业布局,积极向国防军工、选调生、国企央企、科研院所、基层治理、国际组织等国家战略领域输送优秀毕业生。近五年,学校选调生实现国内所有省份全覆盖,国际组织实习推送人数累计超140人。将分学科就业战略布局落实情况纳入院系就业纪实考评,加大服务国家战略就业引导考核比重,支持院系将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提升和重点单位就业引导相结合,以主题型社会实践、基地型社会实践、挂职实践、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深入行业前沿开展实习锻炼、提升职业素能。 坚持“一张网”抓联络,用心用情提升服务质量。多次召开院系就业网站建设研讨会、专家评审会等,绘制具有院系特色的“就业网络”,为学生精准提供分学科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指导与服务,目前已实现就业网站建设院系全覆盖。自主开发建设“智慧就业”信息系统,依托网络招聘模块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线上实时交流平台,推出就业协议书电子印章服务,简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进一步提升就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水平。积极应对疫情常态化影响,持续推进“稳就业”“云就业”服务,在“国防军工”“乡村振兴”“大健康”综合招聘会基础上,增加多主题综合专场招聘会,2021年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覆盖学生约2.4万人次。 坚持“一指南”抓指导,有章有法细化生涯教育。将就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举办低年级学生“生涯规划节”,设立“新生生涯成长数字档案”,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年均覆盖5000人次,开展的校院两级就业指导精品活动年均超300次。充分发挥就业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深入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召开现场思政课,在入情入境中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以校园思政微课大赛为载体,通过师生共述诠释就业服务国家战略的价值观。健全就业出口对招生入口、培养全过程的闭环反馈机制,通过实施“强基计划”等完善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在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中对引导赴国防军工单位就业卓有成效的院系适当予以倾斜。 坚持“一队伍”抓保障,全员全域提升工作合力。针对就业经办人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队伍、职业咨询师队伍等定期举办专题培训,联络设置重点单位教师挂职岗位,聘请行业专家、思政教授等参与学生职业发展培训,不断加强就业工作队伍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将就业工作作为辅导员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建立就业工作台账,实行一对一帮扶就业重点群体,2020届湖北籍和52个未摘帽贫困县生源毕业生全部落实毕业去向。修订就业工作评奖评优办法,设立校级“服务国家战略奖教金”、院级“中国航天科学奖学金”等就业专项奖励,成立九大校级就业战略指导平台,积极调动研究生导师、班主任、德育导师等参与就业引导工作。 坚持“一盘棋”抓协同,群策群力汇聚就业资源。完善“联动培养,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打好就业与地方服务、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实习实践等组合拳,分批次推进300家“就业工作重点战略合作伙伴”工程,不断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举办“国防军工领域重点单位招聘周”及人才对接座谈会,加强与国防领域重点单位联系,全面深化就业合作。建立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基地,与相关国家级机构联合成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研究智库,加快推进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聘任高水平就业创业导师,共建高质量就业创业实习实训基地,主动对接国家电网等国家级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以“校企行”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就业,近五年共惠及毕业生近1.2万人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