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教育动态
索引号: 002482082/2021-08120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1-11-30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宁海县:全面保障残疾儿童教育权益
发布日期: 2021-11-30 浏览次数: 字体:[ ]

目前,宁海县共有3-18周岁持证残疾儿童529名。2020年以来,宁海县聚焦该群体“上学难、上好学更难”的难点和堵点持续发力,精准施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数智赋能、深化融合教育等措施,进一步升级“专业教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教育模式,实现残疾儿童享受同等教育。截至目前,该县学前段89名、义务段329名持证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率已达到100%,高中段111名持证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

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特教基础打得牢、扎得实

一是健全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单独配备特殊教育教师编制,在职称评审、特教津贴、工资待遇方面实现“特事特办”,每年吸引3-5名新鲜优秀特教师范生入职。各乡镇配备一名特教联络员,各校配备一名兼职资源教师,均要求参加统一培训考试后持证上岗,且每学期参加集中培训、研训自学、实践指导等培训不少于24学时。同时,在师训项目中单列特教课程,并确保所有教师全覆盖。目前,该县共有特殊教育教师40人,联络员18人,兼职资源教师220人。

二是营造温馨专业特教环境。县内所有学校建成专用资源教室,设置学习训练、资源评估和办公接待等基本区域,环境布置上以残疾学生需求为导向,强化育人功能,其中20%的学校还设有多种功能场景教室和先进康复设备。同时,完成所有学校无障碍设施改建,并利用“助残日”“盲人日”等节日为载体,广泛开展残疾人关爱活动。截至目前,该县已经建有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11个,市级标准化资源教室21个。

三是开展多元资助救助模式。该县政府全额拨款确保特殊教育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15年基础教育全免费,每生每年按普通学校学生10倍下拨公用经费,每生每年下拨1500元用于爱心营养餐,县残联和教育局每年为每个学生发放2000元困难补助金(宁海县的政策)。同时,广泛发动民间机构参与助残助学活动,如“孙均六”特殊教育奖教助学基金和培智体彩教育基金每年发放7万元助学金用于家境困难学生;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每年献爱心关爱残疾儿童。据该县人民教育基金会统计,2020年以来到今年10月,全县共筹集残疾学生助学奖教金675万元,覆盖所有残疾学生。

强化数智赋能,推进特教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一是信息管理库,保证“一事互联”。2017年,启动“宁海县送教上门管理”平台建设,2020年在此基础上升级系统,融合民政、教育、乡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打造“特殊教育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上共联共办相关事项,实现残疾学生入学“零次跑”。按照“一人一策”为每位残疾学生建立成长电子档案,由各相关部门实时补充相关信息供学校调整教学策略,学校每周将教育教学数据上传完善档案,指导中心负责定时查看督导。截至目前,该县残疾学生成长档案电子化实现100%,平台现存档案1000余份。

二是课程资源库,实现“一键共享”。针对普通学校教师面对残疾学生“教不来”“教不好”难题,该县在2017年打造了“宁海县特殊教育资源库”,以硬件平台和软件库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教学支持,2020年升级打造资源库2.0版,在原先单项上传观看的功能上创设多个应用模板,包含教育动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教研师训、图片资源等功能,实现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资源汇集、人员培训、教学管理、信息发布、研训科研等运作,各校好的教学资源和动态可以一键上传,随时分享、实时互动。截至目前,教学资源数量已达5000余件,日均点击量1700次以上。

三是空中云课程,开启“一课同上”。借助各个学校课堂教学设备,打造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等多元模式的“空中课堂”教学模式,优质特殊教育教研课可以同步给普通学校,实现资源教师研训“零跑”和随班就读学生“共享”;创新送教上门方式,在培智学校打造实时网络课堂教学中心,在学生家庭添置视频学习设备,可在课堂上与教师实时互动,改变了一周送教一次的局限性,实现学习的常态化,同时丰富同步课堂授课内容,以特殊教育教师为主,招募家庭成员和社会志愿者,丰富教学内容。截至目前,80%的学校具备同步云课堂功能,试点69个学生家庭开通同步课堂,招募志愿者38名,2020年以来已开展特教同步教学400余场。

深化融合教育,实现个体适应有针对、有效果

一是医教结合,早查早治早干预。建立残疾儿童入学鉴定专家团,对残疾儿童的健康入学状况进行鉴定评估,依鉴定结果实现分类安置、分别教育、分层干预;建立由特教、医疗(康复)、社会、心理等领域专家等组成的干预团队,增添学校康复设施设备,在指导中心设立康复部,开发康复课程,涵盖言语、语言、认知、肢体、感统等八大类个训领域,定期对资源教师开展康复课程培训。截至目前,已实现持证残疾儿童新生入学评估率100%,学生IEP(个别教育计划)实施率100%。

二是融合教材,助学助教助发展。针对特殊教育教材匮乏的问题,2017年该县联合专家和一线教师启动《融合教育辅读指南》系列丛书编写工作,该书共22本,内涵700多幅手绘辅助插图,涵盖学前、义务、高中三个学段,有效衔接普教教材,适用于智力障碍和学习困难儿童的情况。该书于2020年正式成文送审,2021年第一、二册印刷完成已投入使用;同时2020年起,该县鼓励普通学校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结合个体发展和个训支撑需要编写校本教材,实现普特融合。截至目前,该系列丛书作为主要教材已应用于全县289名残疾学生的个体辅导中,各校共开发特殊教育校本教材18本,涵盖学习指导、生活辅助、道德认知等多个方面。

三是假日课堂,关怀关爱关心事。广泛发动村社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开设假日课堂,邀请残疾儿童进课堂;组建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教师和社会志愿者为成员的假日帮教小队,定期奔赴各乡镇为残疾学生开展学知识、解心事、帮训练等活动,如“好爸好妈故事团”定期到胡陈乡开展特殊儿童专场活动,茶院乡“小候鸟课堂”每年暑期都会对特殊儿童开展个训帮扶。目前,已有10个村社开设了假日课堂,8个民间志愿者团队长期开展残疾学生帮教活动,覆盖残疾儿童200余名。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