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0-00203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0-04-09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抓住“窗口期” 聚焦“六个着力点” 探索“三全育人”新机制 | ||||
|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抓住 “窗口期”,将疫情“危机”打造成教育“契机”。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全员行动、全程衔接、全方位发力,聚焦“六个着力点”,探索推进疫情防控期间“三全育人”新机制,保障学生成长“不掉线”。 一、传颂中国力量,着力发挥社会育人的引导作用 疫情发生后,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最美逆行者”们以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创造了一系列的战“疫”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力量。学院充分利用这些涌现的感人事迹和案例,对广大学生开展疫情期间的思政教育,促使学生思考学业、专业、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力之间的关系。 学院青年积极行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与祖国同心同向抗击疫情,争做科学防疫的宣传者、爱心帮扶的践行者。同时,学院通过《致广大党员师生的一封信》,开展《疫情防控与大学生成长启示》讨论,教育青年学生弘扬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生投身基层一线,鼓励青年学生勇担时代重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培育更加蓬勃的青春力量。 二、创新课堂教学,着力发挥课程育人的主导作用 学院积极推进“云”课程思政改革,专业教师各显神通,探索贴近大学生实际的线上教学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线上教学方案。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云”课堂,让德育教育从“云端之外”走进“学生心底”,真正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如《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贯穿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教育学生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正确看待疫情期间企业的行为,引导大家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建筑消防技术》通过建筑消防技术专业的案例深化学生对“匠心”精神的理解,教育学生要用专业知识去感知与行动让身边的人更安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疫情”背景下国家出台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规定和措施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建立起法律信仰,正确看待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自觉肩负起社会建设的重要使命。思政课教师索性纷纷将特殊时期的“思政课”搬进了公司的车间,通过讲述抗“疫”事迹,激励同学们“与家国同心、偕时代同行”,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三、推进暖心工程,着力发挥组织育人的保障作用 学院各级党组织按照“支部活动不能减、工作推进不能停、学习氛围不能止”的要求,积极发挥32个党支部、607位师生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学生党员在线教学期间,带头加强自律、自护、自修,认真完成学业,钻研专业技能,为“战疫”助力发声,始终保持“宅家有收获,成长不停歇”的节奏。学院为保证毕业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安全、高效、便捷地实现就业,特打造“智慧就业”线上就业平台。同时,学院开展“停课不停创”在线援助行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大学生创业团队传达相关优惠政策、前沿资讯、心理疏导、开展远程在线课堂辅导等,及时梳理排查企业营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帮助学生提升创业综合素质和复产自救。 学院在温州率先组建党员志愿心理咨询先锋队,选拔了15名具有专业资质和丰富助人经验,平均咨询超500小时数的党员师生经再培训组成团队,面向社会提供志愿咨询服务。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了困难补助、心理援助和领导关怀,辅导员与学生连线直播达329场,开展在线问题解答共计800余小时。学院给13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每人100元的手机话费补助,给19名学生发放共计5.1万元临时困难补助,给713名学生发放共计116.865万的国家助学金,充分发挥组织保障和帮扶作用。 四、倡导志愿服务,着力发挥实践育人的锤炼作用 学院100余位师生党员在疫情发生后主动向社区请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帮助测量体温、送菜上门,志愿者队伍中不乏有父子兵、母子行。各学生党支部结合专业,通过为抗击疫情制作视频、设计主题海报、开展在线辅导、参加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践行“战胜疫情、党员先行”,努力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学院面向社会成立网络雷锋志愿服务队,通过线上网络辅导对话的方式,为赴鄂医护人员及在温州一线的抗疫工作人员子女提供一对一线上作业辅导,以及美术、舞蹈、手工、绘本故事等特长拓展课程辅导,志愿者由各个专业的优秀学生组成。截至目前,已有120余名志愿者参与本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近180个小时。 同时,学院发挥应用型示范院校的独特优势,在全省本科院校率先启动了“助企实习”项目,鼓励广大毕业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到复工大潮当中,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在实习实践中长才干、作贡献。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学生主动报名参加实习实践,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五、打造指尖平台,着力发挥网络育人的覆盖作用 学院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微博、班级微信群、高校通等融媒体,向全体师生乃至学生家长及时传达贯彻党中央、省、市、校有关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积极挖掘身边的师生党员故事,弘扬红色正能量,把更多战胜疫情的决心传达给广大师生。疫情期间,“瓯江党建”微信公众号共推送文章50余篇,关于疫情党组织好典型好做法30余篇,其中将思政课堂设在公司生产一线、从火神山建筑领略建筑中的精神力量等推送阅读量达30000余人次。学院师生中英文手绘防疫视频、原创歌曲《等你回家》、线上工作制及助力复工复产等相关报道获得浙江省教育厅、学习强国、光明网客户端、人民日报海外版、欧华联合时报等国内外媒体刊登宣传。 学院党委要求各党支部利用“互联网+党建”模式,依托腾讯、钉钉等平台,以“不见面”的形式开展“抗疫情、促发展、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凝聚红色力量,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师生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将网络思政不断走实、走深、更走心。 六、深化家校互动,着力发挥家庭育人的协同作用 学院各二级教学单位纷纷邀请学生家长参与“线上教学”体验活动,通过线上听课让家长深入地了解孩子所学专业课程内容、教师授课水平以及班级学习状态等平时不能了解到的信息。通过邀请家长参加线上班会,分享他们的抗疫经验和人生心得,给同学们带去了满满的正能量。同时,学院积极倡议广大家长督促学生在家期间加强劳动意识和锻炼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社会服务、社区公益、植树节环保、体育项目挑战等活动,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学院开通家长直播间,请来不同行业的多位家长分别就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业规划、责任担当、体质健康、择业就业等问题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悟,让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云课堂上共同交流疫情期间的困惑、家庭氛围的营造以及家校互动的切入点和重难点。整个直播案例丰富、富有启发性,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肯定,直播人气高达9万多人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