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政大统筹做好复学“大考”的组织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为推动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复学工作注入强心剂。3月25日-4月9日,市委书记陈龙,市委副书记、市长尹学群,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玲玲,副市长陶叶萍等市领导分别带队到市教育局、金华一中、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等7所学校开展复学工作调研,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纷纷到学校开展调研指导。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确定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分类错峰复学安排。市县两级成立复学工作专班。市级由市政府副市长陶叶萍担任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卫健委、市外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各县(市、区)均按相同规格成立工作专班。 二、上下大协作做实复学“大考”的保障题。一是开展精准摸排。对全市所有学校(单位)、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每日动态排摸,并与市卫健委、市外办、市侨办加强信息对接,确保底数清、动态明。二是推行“三三制”工作法。“三三制”工作法即按照“三定”(定时、定岗、定人)“三化”(网格化、清单化、责任化)要求制定详细预案,分别在开学前、开学当日、开学后三个时段,梳理出35项具体工作内容,落实各项工作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三是升级精密智控。除部分外教因无境内银行卡未领取外,全市所有学校教职工均申领了全省统一的“健康码”。在全国率先开发金华“入学码”免费提供学生使用,该系统由家长(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连续14天填报教育部门定制的个性化问卷生成蓝、黄、红三色码,学生凭“蓝码”入学。该系统具备电子建档、复学管理、五级智控、实时报告四项主要功能,学校可实时掌握师生健康状况确定开学返校师生名单,做到“一生一码、一人一档、一校一指数、一县一图谱”,积极为复学做好准备。教育部对我市推行“入学码”做法进行专门介绍,并给予充分肯定。四是做好物资储备。通过防控指挥部调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筹、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配足配齐防疫物资。据统计,全市复学防疫物资现已储备口罩631.54万只、红外测温仪662套、额温枪1.49万把、消毒液52.32万升、洗手液3.19万瓶、一次性手套35.46万幅、防护服4944套、护目镜4333副、喷雾器4837个、隔离间1631间、值守点1613个。五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教育部门加强开学前师生心理健康排查,对暂不适宜返校的师生提前告知并做好心理辅导;公安部门配合做好校园安保和入校管控工作;交警部门配合做好上下学交通秩序的维护;市场监管部门配合做好复学前后食堂督查工作;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做好校车消毒和营运安全管理。六是强化督查指导。依托工作专班成立工作督导组,对10个县(市、区)复学准备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由局班子成员带队成立检查组对各校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学工作督查指导,截至目前已开展全覆盖督查三轮。 三、内外大联动做强复学“大考”的机制题。一是建立复学审核把关机制。所有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按照开学安排做好自查,并由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健部门做好复学审核工作。二是建立校园封闭管理机制。在保证校园消防、疏散等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校园出入口,严禁校外无关人员和家长进入校园。三是建立师生请销假机制。师生必须实行书面请假,写明请假原因,回校后及时销假。四是建立第一时间报告机制。要求各地各校在每日动态排摸基础上建立随时报告和定时报告相结合机制,对于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和请假人员情况及时上报学校和本级教育行政部门。五是建立党建+网格机制。各校在校内分设网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覆盖、不留死角”的严密防控体系。六是建立“双指导员”机制。“双指导员”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派出驻校教育管理指导员,卫健部门派出驻校助学健康指导员,驻校教育管理指导员一般由市、县(市、区)责任督学,教育行政部门骨干人员,有经验的退二线中小学校长兼任;驻校助学健康指导员一般由医共体牵头医院及其成员单位派出,所有派驻人员均需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的专业培训。七是建立应急处置部门联动机制。遇到突发状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学校、医疗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网信部门等联动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