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题 > 师德师风建设 > 优秀典型

舟山市动真碰硬治理在职教师违规补课
发布日期:2019-08-21 来源:省教育厅 浏览次数: 字体:[ ]

暑假是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补课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加强“清廉教育”建设,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舟山市教育局动真碰硬,对顶风违纪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行为重拳整治。2018年暑期以来,出动253人次开展检查,调查群众举报84起,严肃处理违规教师21人。2019年暑期开展市、县(区)两级联动集中整治,已查实5起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补课,6名教师均受到系统内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资格,责令所在学校降一级岗位聘任,当年度考核认定为不合格,扣除12个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奖。其中对明知故犯、情节严重的定海区唐某加大处罚力度,在上述处理基础上调离原工作岗位。相关教师所在学校7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监管成效不明显,分别给予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等处理。

一是聚焦问题,强化专项治理工作领导。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治理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行为,市、县(区)教育局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两级联动的治理工作专班,协同建立管理网格,形成治理工作合力。市教育局主要领导每周听取治理情况汇报,针对性开展专项指导,聚焦群众集中反映最强烈的几类问题:大规模组织的作坊式、漫天收费的敛财式、学校放任型以及租用小区车棚“严重扰民型”等,专题研究治理工作方案,精准施策,坚决根治这一不正之风。

二是压实责任,构建全覆盖、拉网式监督机制。舟山市教育局建立“全天候”“嵌入式”监督新模式,向社会、家长公布治理违规补课有关规定,畅通举报渠道。成立明察暗访组开展专项治理督导,一年来参与县(区)明察暗访32人次,查实的违规教师一周内从快处理,释放“越往后执行纪律越严厉”的强烈信号。督促学校党政一把手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承担治理违规补课的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对部署不及时、执行不坚决、监管不到位导致问题频发、社会反响强烈的学校负责人,在处理违规教师的同时,一并严肃追责,学校年度绩效考核不能评为良好及以上等次。

三是疏结合,综合施策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在严格禁止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同时,考虑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倡导教师利用周一至周五在校时间,对确有辅优补差需求的学生进行无偿辅导,落实辅导教师“辅优补差”专项补贴,不向学生收取费用。2019年暑假前,印发了《舟山市中小学生假期学习生活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综合实践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夏令营活动,一校一策制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市本级率先开展学校非文化类校本课程资源免费向学生开放试点,为学生搭建积极健康的暑期实践活动平台。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