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
索引号: 002482082/2018-05063 文件编号: 浙教办体〔2018〕31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18-04-28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在杭州学军中学等三所普通高中开展跨设区市招收体育特长生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4-28 浏览次数: 字体:[ ]

浙教办体〔2018〕31号

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搭建体育人才成长通道,提高我省体育运动水平,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2018年起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等3所学校开展跨设区市招收体育特长生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原则

(一)坚持突出重点、聚焦特色。根据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学校体育项目开展情况,按照“少而精、易操作,影响大、见效快”的思路,考虑到足球、篮球、田径影响力大、普及面广,首先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3所学校开展足球、田径、篮球项目特长生跨设区市招生试点工作,以更好地培养我省学生体育人才,畅通体育特长学生成长通道,在全国相应的体育项目竞赛等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高中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是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组成部分,须严格依规依纪,落实主体责任和责任追究,规范招生流程,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招生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三)坚持试点创新、示范引领。充分发挥试点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省市校三方共同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坚持一个项目、一所学校、一个培养方案,在充分发挥试点先行先试、创新机制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和有效做法,确保试点取得实效,并酌情逐步推广到其他基础性、集体性优势传统项目。

二、试点学校、项目及计划安排

2018年起跨设区市招收体育特长生学校、项目及计划安排如下:

(一)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足球项目,跨设区市招收男女生各10名;

(二)浙江省温州中学:田径项目,跨设区市招收学生10名;

(三)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篮球项目,跨设区市招收男生6名、女生4名。

三、招生程序

(一)宣传动员。

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部署跨设区市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及时将本通知及招生简章下发至各中学,同时利用当地网络、报刊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招生政策及条件,扩大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学生报名。

报名条件:具有相应体育特长的初中应届毕业生。

报名方式:报考学生根据自身体育特长,经当地教育局同意后,按照相关学校的报名要求进行报名,并于2018年5月10日前完成报名。

(三)体育专项测试。

体育专项测试由招生学校组织实施。招生学校根据相关要求在5月底前完成体育专项测试,测试成绩要及时通知。

(四)文化测试。

报考学生需参加当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五)录取。

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专项测试成绩情况确定,其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般不低于当地学业水平考试总分的30%,在此基础上,招生学校按专项测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择优录取(可设定专项测试成绩最低控制分)。

对特别优秀的体育特长生,根据实际情况,经招生学校申请、省教育厅批准后,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适当放宽。招生学校拟录取名单及时报省教育厅审核,同时通报拟录取学生所在地教育局。

(六)签订协议。

由招生学校、学生及家长(监护人)双方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

四、教育管理

(一)教学、训练。体育特长生试点的教学、训练等均由招生录取学校按规定和上级要求实施。教学课程原则上与其他教学班同步。各校要选派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承担教学和体育训练任务。

(二)调整交流。学生因客观因素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可以在第一、第二学年结束时调整到其他班级。学生因主观因素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可以在第一、第二学年结束时调整回原籍。对回原籍的学生,经原籍地学业测试后转入相应学校。学校要将学生调整变动情况及时上报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备案。

五、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启动体育特长生跨设区市招生试点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招生、考试涉及各方利益,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舆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正确认识跨设区市招收体育特长生工作的重要意义。要认真总结以往少数体育特长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公正问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教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好政策顺利实施。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招生宣传和引导,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省教育厅主要负责省级高中试点学校的确定、培育和宏观管理与指导等;市、县教育部门根据省相关要求负责基地学校的具体管理等;试点学校相应作为体育项目精英人才培育基地学校,负责精英人才的具体培养与技能训练等。在招生时,学校与学生需签订协议,明确相应条款,以确保试点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规范招生管理。各相关学校要进一步细化制定特长学生的体育专项测试、学习训练、学业管理、学生转接(进入、退出、转学)等办法,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学校招生简章报省教育厅审核后向社会公布。学校要严格按照体育特长生招生简章进行宣传发动,及时向社会发布考查结果和录取信息。要严格规范招生考试全过程管理,严格审核报名资格,严格落实安全保密工作责任制,在测试环节设立考务组织、测试评价、监督管理、监控等关键岗位,并选派可靠、专业人员上岗,确保测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各初中学校要协助做好考生报名等工作管理。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具体责任到人,一旦发现问题实行责任到人的纪律追究。

(三)严肃纪律,确保公平公正。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限制初中学生报考,不得要求已被录取的学生报考其他高中学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对在特长生招生中违规的学生、学校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从严查处。其中学生伪造骗取报名资格、在体育测试中服用兴奋剂等情况,均应当认定为在高中考试招生中作弊,取消相关特长考试招生的报名和录取资格,并进一步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理。其他工作人员在考试招生中徇私舞弊,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给予严肃查处。


附件:1.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招生简章

  2. 浙江省温州中学招生简章

  3. 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招生简章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8年4月27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