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会

浙江省召开2016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新闻通气会
发布日期:2017-05-23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浙江省教育厅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专业支持下,分别在2013年、 2014年和2016年,组织了三次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积累了一批能够刻画浙江省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情况、反映浙江省义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对现实教育教学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测评数据。现就浙江省2016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通告如下:

一、2016年教育质量监测概况

2016年10月,对全省11个地市104个县区(含开发区、市直属),1147所小学的34336名四年级学生和766所初中的45457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与调查,样本数约占年级学生总数的7%。四年级学生参加语文和数学学科测试,八年级学生参加语文、数学和科学学科测试,同时完成相关问卷调查。样本学校的正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共3565位填答“校长问卷”;相关学科的8003位小学教师与10599位中学教师填答了“教师问卷”;参加测试学生的家长中,76502位填答了“家长问卷”。

2016年浙江省教育质量健康指数,包括刻画学生发展状况的指数与描述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指数。其中,学生发展指数包含品德行为、学业达标、高层次能力、学习兴趣、艺术兴趣、体育兴趣、学习压力、睡眠、作业、补课、自尊、主观幸福感等12个指数。影响学生发展指数包含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业均衡、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家长参与、学生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学校归属感等14个指数。

二、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

根据2016年综合评价监测的结果分析,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本情况有如下结论:

(一)浙江学生学业达标率和优秀率依然国内领先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绝大部分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四年级学生语文和数学的达标率均达到97%,优秀率分别为55%和53%;八年级学生语文、数学和科学的达标率分别为95%、96%和94%,优秀率分别为49%、48%、48%。与前2次比较,学业达标保持稳定,优秀率小有提高,区域及城乡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少,浙江省90%左右的小学和95%的初中学业水平高于或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学生高层次能力发展情况也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但区域及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

全省各地的学业达标率基本接近,但在高层次能力发展上有分化。舟山市、杭州市中小学生高层次能力相对占优;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高层次能力的变化看,嘉兴市、宁波市、金华市的学生更显后劲。到八年级,杭州学生在高层次能力方面的优势有所缩小。全省有8个县(市、区)四、八年级高层次能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学生品德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浙江省约有81%的四年级、79%的八年级学生都能够表现出所测量的品德行为。四年级学生在正直、友善、诚实等维度表现出较高水平,在公平、个人责任等维度的表现有待提高。八年级学生在友善、正直、信赖等维度上表现出较高水平,在公平、助人、社会责任维度的表现有待提高。这与2014年监测结果相仿。提高小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的公平意识与助人行为,将是中小学未来德育工作的要点。

浙江省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约80%以上的学生主观幸福感较强、耐挫性较强、人际关系良好,且表现出较多的亲社会行为。八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改善明显,从2014年的48.5%上升到61.4%。值得注意的是,有33%的四年级学生和48%的八年级学习焦虑高,且有约15%的四年级学生和23%的八年级存在网络成瘾倾向或网络成瘾(2014年的同口径数据分别是10%与18%)。网络成瘾问题需要学校和家庭积极关注和干预。

(三)学生睡眠不足情况有所改善,但作业负担有所加重

浙江省学生睡眠情况均好于全国,睡眠不足现象有所改善。2016年54.1%的四年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9小时及以上,2014年为45%,全国常模为37%。2016年八年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8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35.9%,2014年为32.2%,全国常模为23%。

将本次监测结果与2014年监测结果相比对,舟山市、丽水市以及东阳市、杭州市西湖区、丽水市莲都区和缙云县等地四年级学生两次监测的睡眠情况均较好。金华市、丽水市以及东阳市、淳安县、磐安县等地八年级学生两次监测的睡眠情况均较好。舟山市八年级学生睡眠情况显著低于全省水平。

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情况未见缓解,校内作业负担略有加重,且校外作业现象有待关注。有70%的四年级学生与55%的八年级学生有校外作业。其中校外作业超过1小时的四、八年级学生比例分别是22%和16%。

与2014年监测结果相比对,湖州市以及杭州市西湖区、湖州市南浔区和东阳市等地四年级学生两次监测的学生作业时间均较少。金华市、丽水市以及东阳市等地八年级学生两次监测的学生作业时间均较少。两次监测发现,衢州市四年级学生与舟山市八年级学生的作业时间均较长。

(四)学生学科学习兴趣中等,体艺兴趣满足状况良好

调查发现,四年级学生中,80%以上的学生对于语文、数学两科中至少1科有较高兴趣;63%的学生对两科均有较高兴趣。八年级学生中,约75%的学生对于语文、数学、科学三科中至少1科有较高兴趣,27.8%的学生对三科均有较高兴趣。相对来说,八年级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显著低于其他学科,值得关注。

在浙江省优异的学业成绩的背后,调查发现20%的四年级学生和26%的八年级学生对每一门课程都无法提起兴趣。没有学习兴趣的孩子,即使他们现在学习再多的知识,将来离开学校环境的约束,也会渐渐迷失方向。

数据显示,学生艺术体育兴趣发展状况与学业成就、学习品质、品德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学校归属感等方面的发展有较高的相关性。浙江省体艺课程实施情况有明显的进步。四年级学生认为艺术课和体育课能够满足其兴趣的比例分别为82%和88%,八年级学生为58%和65%。均较2014年有明显提高。但区县之间艺术体育兴趣发展的差异比较显著。

与2014年监测结果相比对,四、八年级体育兴趣指数仍居全省前列的为东阳市、慈溪市和丽水市莲都区;四、八年级艺术兴趣指数仍居前列的仅东阳市。杭州市西湖区和东阳市四年级的体育与艺术兴趣指数双双居前;仅东阳市八年级的体育与艺术兴趣指数继续居前。在体艺四项指数中,四项全部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台州市黄岩区与玉环县,其中三项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宁海县、台州市椒江区、三门县、景宁畲族自治县。这些地区的体艺教育需要引起重视。

三、从监测数据看如何改进教育教学

(一)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1.保证休息,适度作业

根据数据分析,四年级学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八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在2-4小时,对取得较高学业成绩最有益,过度增加作业时间不一定会带来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四年级学生每天保证9-10小时的睡眠时间,八年级学生保证每天7-9小时的睡眠时间,最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

2.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

通过对“记忆倾向”与“监控倾向”的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对比研究,发现在解决常规问题时,“记忆倾向”的学生的得分率稍低于“监控倾向”的学生,但在解决非常规问题时,“记忆倾向”的学生的得分率显著低于“监控倾向”的学生。而且数学“记忆策略”每提升一个单位,复杂问题解决的准确率减少31%。由此可见,学习还须基于理解,不能靠死记硬背。目前,主要凭借记忆来学习的学生,需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3.鼓励积极的课外阅读

调查发现,阅读对学生学业水平、学习品质等有积极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中小学乐于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途径。数据表明,年内读完9本及以上课外读物的学生比读完2本及以下的学生阅读成绩高36分(量尺分数),这相当于多接受一学年的教育。每天保证半小时的兴趣阅读或与学习相关的阅读十分必要。课外补课的投入不如买书鼓励学生阅读。

(二)如何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1.父母积极参与子女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

父母家庭教育参与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对父母在子女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的参与状况的研究,发现父母参与程度较高的学生成绩均显著高于参与程度较低的学生,而且四年级的成绩差值更大。建议家长积极参与,多多陪伴,习惯为重,合理期望。建议家长的参与形式主要有:合理频率地关心学生在校表现、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陪伴课外学习、参与孩子感兴趣话题的讨论、陪伴子女一起锻炼身体、督促子女每天吃早餐、尽可能多地陪伴子女一起晚餐等。

2.每天给孩子准备早餐意义重大

研究意外发现,学生每天吃早餐与早餐不规律的学生在学业表现上的显著差异。浙江省每天吃早餐的四、八年级学生分别为87%与67%。数据表明,吃早餐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远超学生参加校外补课、家长教育水平或家庭收入等方面的优势。每周每天吃早餐次数越多的学生,学业成绩越高,最大分差达50-70分,相当于多接受1-1.5年左右的教育。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每提高10%,四、八年级学生亲子关系指数分别改善6.16%与5.98%。

(三)如何帮助学校改进管理与教师改进教学

1. 进一步关心与激励教师

调查发现,教师工作量确实较重。浙江省四、八年级教师工作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分别为88%与97%,其中在10小时以上的分别是21%与57%;四、八年级教师周课时在12节及以上的分别为86%与75%,其中16节及以上的分别为31%与25%;2/3教师每天备课2课时及以上,4/5教师每天批改作业2课时及以上。

浙江省四、八年级教师学校认同感较高的比例分别为79%与63%;但总体工作满意度较高的比例是54%与31%;其中相对最低的关于“付出-回报合理性”的满意度,仅29%与19%的四、八年级教师满意度较高。教师们的学校认同感不低,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高。因此,要切实关心教师生活,减轻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增加收入,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要关注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显著低于小学教师的现象。

2.进一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与2014年比较,浙江省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指数均有提高。数据分析表明,校长课程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学策略、教师工作满意度和教师学校认同感均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

从民主决策、鼓励教学与创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方面观察校长们的课程领导力时,89%与71%的四、八年级教师认为校长在教学评价时处事公平;83%与62%的四、八年级教师对校长的民主作风表示肯定;93%与77%的四、八年级教师认为校长支持教师的教学创新;84%与65%的四、八年级教师认为校长能从教师职业生源规划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数据看,学校管理状况尚好,但初中仍需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

3.关注教师性别与年龄结构

数据表明,浙江省四、八年级教师中女教师的比例分别为75%与57%;四、八年级教师中教龄在16年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7%与62%,较2014年均小有增长。必须重视教师队伍性别失衡和年龄老化现象,小学阶段应增加男教师比例,并招聘更多年轻教师。

四、深化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必须从重在“育分”走向“育人”,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的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从监测情况看,我省中小学生品德行为总体情况良好,但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是当前学生的“短板”。学校德育要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责任感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重视德育实践与体验学习,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生活中陶冶情操、发展品德、形成价值判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主观幸福感体验,形成进取、乐观、健康的精神状态;关注影响品德发展的环境因素,建设校内外结合的德育系统工程,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在浙江全省学业成绩“足够优秀”的背景下,必须深层次地理解教育质量,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与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树立以全面、科学、均衡发展为特征,关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成本的综合的教育质量观。小学推行分项等级评价,淡化横向比较,遏制过度竞争。

通过对各项指数的聚类分析,根据区域教育质量发展的典型特征,可以将全省各区域分为卓越发展型、均衡发展型、注重学业型和有待加强型等四种类型,以反映各地教育质量管理的特点与问题。

附表  区域教育质量发展状态的四种类型

类 型 特    征 小学 初中

卓越发展型 该类区域实现了教育的卓越发展,学业达标高、学生各方面发展优异、师生关系融洽、教师教学方式和校长领导力好。 11% 14%

均衡发展型 该类区县实现了学生品德行为、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学习负担以及学校办学行为等各方面均衡发展。 31% 20%

注重学业型 该类区域偏重学业发展,但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且学生的兴趣爱好未得到充分的满足,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待提升。 37% 28%

有待加强型 该类区域在各项指标上表现均不理想,有待综合治理、整体提升。 21% 38%

从全省看,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从各地看,要科学运用数据,找准问题,积极调整工作策略,寻找突破口,克服机制性的问题。

(三)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坚持“轻负高质”改革方向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科学业达标率与优秀率均远高于全国常模,学业成绩处于高位。作为学习者个体,提高学业成绩是值得期待与努力的。但从大范围的学习者群体看,不能无限追高学业的高优秀率,必须研究高优秀率背后的学习成本与教学投入。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12个学生发展指数中较低的三个指数均为学习压力、作业、睡眠;浙江14个影响学生发展指数中较低的指数有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家长参与、教师教学方式。可见,浙江中小学生学业优秀的背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必须坚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继续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必须要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特别要重视发挥体艺课程的育人作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止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从培育良好的学习品质入手,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乐趣;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管理能力,鼓励课外阅读,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分配的指导;必须加大依法治校的力度,制止因拔高标准的提前招生,导致中小学超前教育的乱象。

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体艺活动时间和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减负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本次监测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策略等四个维度评价中小学生的学习品质。数据综合表明,增强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策略、学习自信心,有助于中小学生各科成绩的显著提升。对于四年级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增加自主阅读感兴趣的书的时间是提升学业成绩的首选策略;对于八年级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和保障一定的校内作业时间是提升学业成绩的首选策略。

数据分析发现,我省中小学生学习策略指数并不理想。以“记忆”代“理解”,以“训练”代“学习”的现象还广泛存在。学生的学习策略、高层次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方式高度相关。因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关注“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关注学习品质的系统培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为重要教育目标,推进“学为中心”教学改革,倡导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

要改进教育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深入推进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优化师生成长环境,形成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