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 > 教育督导
索引号: 002482082/2016-06838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16-10-17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对宁波市镇海区申报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的督导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 2016-10-17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工作的通知》(浙委办〔2011〕14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操作标准(2015年修订版)》(浙教督室〔2015〕13号)的通知要求,督导评估组于2016年1月7日至9日对宁波市镇海区申报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进行了督导评估。

评估组认真审阅了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的申报材料,听取了政府主要领导工作汇报,查阅了佐证材料,分别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对学生家长进行了电话访谈,对校长、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随机访谈,并分4组实地考察了所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特殊学校和社区学院等各级各类学校共25所,对《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操作标准(2015年修订版)》中42项指标逐一进行了核查,特别是对教育经费投入、义务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做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形成了初步的评估意见。

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省教育厅研究,同意评估组的如下评估意见。

一、督导评估结果

(一)教育整体情况:全区现有小学23所,初中8所,普通高中4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71所,区教师进修学校1所,成人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编教职工2841人,在校中小学生40922人,在园幼儿14462人。

(二)指标认定情况:前41项指标中,37项为达标,4项为基本达标(具体指标是第8、23、25、37项),没有不达标项目。第42项改革创新(附加分部分)指标经过审核不予加分。现场评估认定综合得分为935分,高于教育基本现代化区850分的要求。

(三)基本达标指标的认定情况说明

1.第8项指标说明:标准化学校比例高(40分)

指标认定办法:义务教育省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5%以上的为达标;达到85%以上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

经核查:全区有义务教育学校31所,省标准化学校28所,创建率为90.32%,没有达到95%。该指标自评为基本达标,评估组评定为基本达标。

2.第23项指标说明:班额控制合理(40分)

指标认定办法:所有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及以下,初中班额控制在50人及以下,且小学、初中90%以上的班级班额分别控制在35人、40人及以下的为达标;所有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及以下,初中班额控制在50人及以下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

经核查:全区2015年小学班级591个,45人以下班级591个, 35人以下班级41个,占比6.94%;初中班级总数235个,50人以下班级数235个;初中40人及以下班级85个,占比为36.17%。没有达到90%的指标要求。该指标自评为基本达标,评估组评定为基本达标。

3.第25项指标说明:学前教育资源满足社会需求(30分)

指标认定办法:①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95%;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70%—80%;③等级幼儿园比例达80%—90%;④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比例达到85%—90%;⑤所有乡镇(街道)建有以中心幼儿园为示范的乡村学前教育网络;⑥没有无证幼儿园。前四项达到或超过比例上限,且其他都做到的为达标;前四项达到或超过比例下限,且其他都做到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

经核查: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99.86%,专任教师资格证书持有率94.66%,六个镇(街道)建立了标准化的中心幼儿园;其中等级幼儿园比例83.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74.91%,这两项指标没有达到上限(分别为90%和80%)要求。该指标自评为基本达标,评估组评定为基本达标。

4.第37项指标说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20)

指标认定办法:①义务教育段学生学业水平抽测单科累计合格率达到93%—97%以上;②义务教育段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85%—90%以上。以上要求全部达到或超过比例上限的为达标;全部达到或超过比例下限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

经核查:全区2014年义务教育段学生学业水平抽测合格率小学96.43%,初中98.1%;义务教育段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0.94%以上。其中小学学业水平抽测合格率没有达到97%要求。该指标自评为基本达标。评估组评定为基本达标。

基于上述意见,宁波市镇海区达到了浙江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的评估要求,予以通过。

二、督导评估意见

(一) 取得的工作成效

镇海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优先发展教育,创设了良好的尊师重教环境,打造了区域教育高地。在创建教育现代化区过程中,很多举措值得肯定。

1.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历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基础教育质量在省内形成重要影响和品牌。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就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出台《关于贯彻国家和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等3个重要文件,含金量高、推动力大。近三年,全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达20余个,新增校舍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仅2015年区级财政安排年度基建投资额就达到2.7亿元。学校办学条件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省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90.32%。区政府每年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深入实施教育人才培育工程,师训专项经费高达教师工资总额的4%,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区域内公务员工资收入。

2.高质量推进教育特色发展。近年来,镇海区在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条件装备、人群分布等方面推进全域均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网上课堂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试验项目。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均达到标准化要求。2014年初被评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将学校文化特色品牌发展和质量均衡作为区域教育均衡的追求,鼓励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探索教育“管、办、评分离”。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校质量总体均衡,发展特色多样。学生学业水平高,近年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7枚金牌,开创多项全省新突破。尤其是镇海中学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和模式。难能可贵的是学校充分发挥辐射作用,通过结对帮扶和共建交流方式,帮助其他地区和兄弟学校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3.高水平培育教师队伍。镇海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师德文化培植计划,抵制有偿家教。重视教师业务培训,每年集中举行新教师岗位培训等三大类专业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海外研修。积极开展省“领雁工程”和市“百千万”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抓实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成立名师工作站。重视教师区域交流,近两年义务段学校带编流动的校长、教师138人,占比达8.2%。实施教师职业幸福保障计划,打造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通道。教师队伍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凝炼了具有镇海特色的“自觉+团队”师德文化。镇海教师群体受到家长、社会广泛认可,满意度、美誉度高。

(二)意见和建议

根据评估组意见,向宁波市镇海区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大补短板力度。学前教育和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是镇海教育相对薄弱环节,要以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为抓手,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从经费保障、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园舍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大力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加快低、散、小幼儿园的整合与提升,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要关注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业务指导,提升设施设备配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特别注重提升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2.进一步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镇海教育要在高位发展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瞄准国际先进地区,创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内涵发展水平。要扩大国际交流,提高校长、教师海外培训率,打开国际视野,助推教育改革创新,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深入挖掘、提炼特色,形成创新教育模式,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进一步强化督政督学工作。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的要求,加强督导力量配备,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配备专职主任或副主任,区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督导经费,开展经常性督导工作,建立健全监测和评价制度。



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3月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