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职业与成人教育
索引号: 002482082/2006-05380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06-11-14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农办、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06-11-14 浏览次数: 字体:[ ]

浙教职成[2001]223号


各市、县(市、区)教委(局)、农村工作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科技大会精神,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科技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现就在全省深入开展百万农民掌握新技术培训工作(以下简称“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入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全省各地围绕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这一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对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对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特别是我省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应对加入WTO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总体来看,目前我省农产品品质不高,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在农民中只懂“粮棉油”、不懂“名特优”的现象较为普遍,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变化。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依靠现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普遍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上来。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是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广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国内外市场要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各地要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使培训工作进村入户,千方百计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农业、农村现代化《纲要》,“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发挥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职业学校、农函大、农广校等各类教育资源、智力的相对优势,积极开展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实用科技新知识、名特优新成果推广的培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服务,积极为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教育、信息支持,为促进农业产业化服务;开展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技术培训,积极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服务。
    “十五”期间“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主要目标:
    ――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使农村主要劳动力都能得到新一轮农业科技新知识的有效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增强新一代农民吸收、应用、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年培训率达到30%以上,使广大农民都能掌握1-2项农业科技实用知识,尽快依靠科技致富。
    ――培养100万农民致富带头人。积极组织开展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初高中农村青年和专业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农村骨干进行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市场营销、农业加工技术等知识的重点培训,并通过政策引导和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支持、信息服务等,为农业生产第一线输送和培训大批有高中及以上文化、一专多能、懂产业化经营能驾驭市场的农业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科技示范户,使他们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广大农村劳动者依靠科技共同致富。
    ――根据当地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重点推广一批农业科技新成果示范项目,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培训基地。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要以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业科技新成果示范项目为抓手,帮助百万农民掌握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促使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佳,发展前景好的农业产业带,努力做到选定一个项目,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形成一个产业,吸纳一批劳动力,致富一方农民。
    ――建立农村转移青壮年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通过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扩大各类骨干职业学校在农村的招生规模,积极为当地农村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开设一些针对性的实用专业,广泛开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加强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衔接,提供就业信息和创业指导服务等途径和形式,逐步建立农村转移青壮年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的有效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立业和创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2001-2002年,各县(市、区)重点要选好若干个培训基地,精选一批示范推广项目,落实培训单位和培训师资,开展培训,出成果,出经验。
    三、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培训网络体系
    各地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各类教育资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加强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为农服务的骨干作用,大力推进农村县、乡、村成职教三级网络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网络体系。我省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可在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基础上统筹其他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实验;逐步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并通过社会化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培训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
    “十五”期间,各地要依托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职业学校、农函大、农广校、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机构,配合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实施项目,建设好一批农科教结合的农业实用科技示范培训基地。近期,每个县都应抓好2-3个农村新技术示范培训基地,示范基地要以推广农村科技致富示范项目为重点,上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横联地方农业、科技单位,下辐射到千家万户,积极开展项目试验、技术推广、信息咨询以及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农村实用新科技知识的培训,带动广大农民科技致富。
    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多渠道开展培训活动
    “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必须根据当地政府规划,科技部门论证,选定具有地区特色、有较大潜力、有可能形成产业带的项目。对一些推广项目的培训,要抓好试点,扎扎实实,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实施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农科教紧密结合,并与“燎原计划”、“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绿色证书制度”相配合、相衔接、协调互动,积极促进这些计划和制度的实施。农村各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都应把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作为新时期农村教育的工作重点,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服务功能,发挥其培训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机构及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提高推广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培训质量。开展培训要因地制宜;形式灵活多样,应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可以以专家、教授授课的形式,聘请专家、教授讲授技术,配合农业新成果的引进、推广、应用,也可以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或到示范基地实地培训,边看操作边学习,请当地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传授实际操作技能。
    五、加强领导,多方配合,科学管理,多出成效
    “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以及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农科教结合及各方面协调配合的力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充实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统筹协调,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农业发展、农村教育、农业科技等经费中应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培训工作。“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省里在省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各涉农部门和科技部门负责提出重点培训项目,提供农业新科技成果信息、有关培训资料和师资;教育部门负责落实培训基地建设,配合农业、科技等部门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建立示范培训基地,搞好组织管理和经验交流。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应认真按照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培训规划,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指导乡镇搞好培训;乡镇要切实办好乡镇成校,落实培训对象,组织教学,完成培训任务。
    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科技、教育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加强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和支持,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培训,帮助解决在培训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保障“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各地在实施中要认真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加强宣传,并将进展情况定时上报省里,省有关部门将根据各地实际工作情况,定期予以表彰奖励。

                                               二OO一年六月十九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