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小龙”伴学,“智”育未来 温岭市九龙小学打造AI伴学新范式 | ||||
|
||||
“亲爱的小龙仔,欢迎来到龙仔乐园。”今年秋季开学首日,温岭市九龙小学608名一年级新生在一声亲切的问候中,开启了别样的入学体验。无须教师引导,只要跟随家长的手机或校园AI互动装置中跃出的智能体“引航龙”,学生就能轻松穿梭于校园各个角落,在沉浸式互动中熟悉环境,感知校园文化。 这是学校“伴学天团”的一项功能。该校创新打造9个功能各异的伴学智能体:“乐学龙”“知心龙”“悦读龙”……这套覆盖学习、生活多场景的“九小龙”伴学智能体,正以个性化、趣味化的方式,重塑校园陪伴新形态。 全场景交互:创新教育伴学生态 走在校园里,记者发现,“九小龙”无处不在。“引航龙”负责校园导航;“乐学龙”在教学楼走廊中随处可见,专注学业指导;活跃在操场、体育馆等运动场馆里的“活力龙”陪伴学生运动;设置在智慧农场里的“智耕龙”则是师生的劳动好帮手。此外,还有激发审美的“艺术龙”,注重礼仪培养的“优雅龙”,守护心理的“知心龙”,聚焦创新实践的“萌创龙”,以及推动阅读的“悦读龙”。这些智能体深度嵌入校园各类场景,根据学生身高和行为特点精心布置在他们触手可及之处,实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全面支持学生成长。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有点小紧张。”心理健康活动室里,一名新生正向“知心龙”轻声倾诉。“你好,小龙仔。”互动装置中的“知心龙”温和回应道,“紧张是正常的,熟悉环境后你就会慢慢放松。学校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等着你呢!” “我经常找‘悦读龙’聊天。”报到后,四年级学生陈允泱直奔“悦读龙”所在的图书馆。“我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它给我推荐了很多书,比如《明朝那些事儿》,超级好看。”说着,她熟练地操作互动装置发送指令。不一会儿,“悦读龙”就给出了新学期的推荐书单。 学校科创中心负责人赵俊杰介绍,这套覆盖全域、全时响应的智能伴学系统由科创中心牵头,各学科教师团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自主设计。比如,“知心龙”就是由心理教师团队与科创中心共同设计的,它以学生喜欢的粉色小龙形象出现,运用心理学的投射原理,通过提供全年无休的“心灵树洞”功能,为学生开辟安全、私密的倾诉渠道。除此之外,“知心龙”还会通过讲述积极心理品质的小故事,用叙事疗法引导学生建立正向认知。学生也可以申请独立账号,通过与“知心龙”的互动生成心理健康档案,这能够帮助心理教师动态追踪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全方位融入:深耕智能化教学 对科学教师刘阳而言,“智耕龙”是最得力的助教。在智慧农场课上,学生只需拍摄植物图片发送给“智耕龙”,“智耕龙”就会给出植物名称、特性、种植方式等信息。刘阳还指导学生定时向“智耕龙”报告农场里的温度、湿度和浇水时间等信息,“智耕龙”会据此生成植物生长趋势折线图,进行数据分析,反馈植物状态。有了这个智能助教,刘阳和学生可以更好地化身“植物医生”,探究问题、寻找对策。 “自从有了‘智耕龙’,我认识的植物越来越多。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我随时可以拍照发给它,问个明白。”四年级学生颜惠汝说。“学生的变化是真实可见的。”刘阳表示,“智耕龙”使农耕知识与种植技术从课本中走出来,融入真实的劳动与实践中,学生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浓厚的探究兴趣。如今,当他们发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不再被动等待教师给出答案,而是能够主动提问、深入思考,在实践中构建起对植物生长规律的系统认知。 “九小龙”在艺术课堂同样发光发热。在美术教室里,四年级学生林睿宸一边展示他的绘本作品《小狗奇奇的奇妙冒险》,一边告诉记者,他曾向“艺术龙”提出创作一个关于小狗奇奇不断克服困难、寻找宝藏的故事构想,“艺术龙”迅速响应,并为他生成了精美的图画。 美术教师尚逸介绍,“艺术龙”智能体拥有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知识库,可对学生上传的画作或音乐进行实时分析,讲解相关艺术知识。在AI绘本创作课中,学生完成故事创作后,可以上传给“艺术龙”,“艺术龙”会给出多维度评价和建议;学生如果给出绘画指令,“艺术龙”会生成参考插图,这大大降低了绘画创作的技术门槛。 “我们不断探索AI在课堂中的深度应用。希望AI能真正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而不是浮于表面,助力学生主动探索、自觉成长。”副校长叶敏群介绍,学校构建了“知行悟”一体化课堂模式,如今借助“九小龙”伴学智能体,在教学中更容易实现一对一辅导,学生也能够开展自主探究并及时解惑,拥有了个性化学习助手。 全链条培育:推进素养提升 除了开发伴学智能体,学校还构建了龙仔数智课程群,“AI一小时”数智校本课程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每天固定1小时沉浸式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真实应用场景中体验AI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 该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分层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低年级侧重感知AI应用和规则意识培养,中年级注重理解原理和项目实践,高年级强化创新应用与社会伦理分析。在具体实施中,学校既设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提供诸如“瓦楞STEAM”“互动媒体”等特色科创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为拉近家校距离,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上线了智能体云平台,学生在家也能操作“九小龙”进行学习探索。该平台同时向家长开放,能实时响应诸如学校简介查询等常见需求。家长也能通过输入关键词获取与学生学习成长相关的内容。 这促进了AI更深度地融入学生的家庭生活,也悄然改变了许多家庭的互动模式:有的学生借助“活力龙”带动全家运动,有的学生通过“乐学龙”将作文转化为可视化故事分享给父母,有的学生与家长一同设计家庭智能学习助手……家长罗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在学校学会了用点阵模块设计基础数字,“我期待有一天,他能用代码写出‘妈妈我爱你’”,而她自己也在孩子的鼓励下尝试用AI绘画表达创意。“这让陪伴孩子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充满共同探索的乐趣。” 这种开放式的培养模式硕果累累。近3年来学生的AI项目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30项,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学校党支部书记周秀萍表示,伴学智能体让技术无声地融入教学场景,成为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组成部分。“我们从育人本质出发,不追求技术堆砌,而是以直观、个性化、场景化的方式,让AI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