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5-00170 |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5〕26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5-07-04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04号提案的答复 | ||||
|
||||
王鸿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急待加强知识产权学科建设》(第504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结合省市场监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问题,将加强人才工作作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关键一招,着力完善体系、建强队伍、激发活力,浙江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连续4年获中央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优秀和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第一。 一、关于设立国际知识产权专业 知识产权专业在我国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1986年原国家教委将知识产权列为第二学士学位法学本科专业,2004年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外增设知识产权试办专业(030103S),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正式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030102T),《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新设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类别,标志着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近年来,我们大力支持高校发展知识产权学科专业,2家高校获批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点,7家高校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其中中国计量大学知识产权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与此同时,为满足浙企“走出去”战略对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指导高校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人才。比如,浙江工业大学开设《国际知识产权法》《电子商务法》等全英文课程。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系统谋划,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人才集聚行动打造知识产权人才高地的意见》,将人才工作任务纳入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年度实施计划,明确省级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强化市县政府责任。但诚如您所指出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重国内、轻国外知识产权法律的问题,《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培养“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提升知识产权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迫在眉睫。因专业设置目录和审批是国家教育部事权,我们将根据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管理改革总体要求,积极建议教育部增设相关专业目录。 二、关于知识产权专业细分方向 知识产权专业以法学为基础,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理工科等多学科知识,课程设置通常包括法学核心课程、知识产权专业课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等)以及理工科基础课程等几大板块。近年来,我们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深化内涵建设、提升育人质量。指导6所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2023年中国计量大学“四化四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同时,我们对接知识产权专业化人才需求,指导高校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知识产权专业建设中,结合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学科优势,针对软件类技术方向,在专利申请课程中,详细讲解软件专利申请的特殊要求,在专利复审无效课程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软件类专利在复审无效程序中的应对策略与技巧,培养学生解决软件知识产权复杂问题的能力。浙江工商大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在专利布局课程中,带领学生深入电子企业,开展实践教学,了解企业在芯片研发、电路设计等核心业务中的专利布局策略,分析不同电子技术发展阶段的专利布局重点。浙江万里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邀请化学领域专家与知识产权资深从业者共同授课,在专利导航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专利信息分析化学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为企业在化学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方面提供战略方向指引。 三、关于建成理工科或交叉学科以便报考专利代理师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加强代理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引进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等高端服务机构,全省专利代理机构、分支机构、专利代理师执业人数分别同比增长20.3%、21.1%、19%。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要求取得国家承认的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对于非理工科专业如法学门类下的知识产权等专业,如果考生所学课程满足理工科课程占比达2/5、理工科课程10门以上、理工科课程学分占比2/5以上等三个条件之一的,经审查通过后,也可被认定为符合报名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产权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产生了深度交叉。近年来,我省相关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形成法学为体、管理学为用、理工科为基的知识产权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比如,中国计量大学依托理工科背景,以计量、质量、标准化为特色,将机械、电子等理工科知识融入知识产权专业教学。下一步,我们将指导高校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加大理工科相关课程比例,支持有意愿的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积极报考专利代理师。 四、关于合适时机考虑建设知识产权一级学科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支持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自主设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目前,我省高校仅浙江大学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权,但经与浙大沟通对接,学校暂不考虑增列知识产权一级学科。根据《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知识产权尚未正式列入一级学科目录。同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与专业学位类别目录每5年修订一次,一级学科设置需符合4个基本条件: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一般应有若干可归属的二级学科;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有一定数量的学位授予单位已开展了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社会对该学科人才有较稳定和一定规模的需求。由于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目录设置属于国家事权,下一步我们将向国务院学位办积极建议,推动条件成熟时增设知识产权一级学科。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诚如您所说,随着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前阶段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问题日益凸显,针对知识产权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布局不够完善、知识产权专业开设数量不足、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等问题,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优化知识产权学科专业。支持高校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授权点,根据就业形势优化知识产权本科专业设置和培养规模。鼓励高校结合实际设置知识产权二级学院。完善理工科学生辅修知识产权专业机制,创新“产教融合”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新模式,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 (二)探索符合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指导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探索“法学基础+知识产权专业+理工科背景”复合型培养模式,推进“知识产权+专利”“知识产权+外语”人才培养项目,鼓励学生辅修理工科或管理学第二专业;在研究生阶段侧重跨学科培养,招收具有理工科背景的非法学本科生攻读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大力培养知识产权律师等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拓宽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国际组织合作交流渠道。鼓励高校启动“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组织知识产权相关专业学生赴海外实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知识产权人才。支持高校开设国际知识产权法、比较知识产权法等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国际规则的能力。 (四)提升从业人员知识产权素养。组织招聘对接活动,壮大专利代理师、知识产权经济师专业队伍。加强领导干部、企业高管等重点人员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组建知识产权服务专员队伍,服务指导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组织知识产权人才赴国外学习培训。 (五)优化人才引育激励机制。编制知识产权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目录清单。全面实施正高级、高级知识产权师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纳入省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衔接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专业高级职称制度,鼓励服务机构、企业等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员参评知识产权师,落地专利代理师资格与知识产权师职务任职资格衔接通道。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省教育厅高教处吴振辉,电话:0571-88008967) 浙江省教育厅 2025年7月3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