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索引号: 002482082/2025-00169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5〕67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5-07-04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杭8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4 来源:省教育厅 浏览次数: 字体:[ ]

方梦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两性教育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促进我省青春健康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妇联,现答复如下:

序号

具体诉求

答复内容

1

制定和完善全面系统的两性教育课程。设计分阶段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传授相关知识,开发科学、规范、易于理解的教材。

(一)课程指南引领,明确两性教育融入学科路径。2021年,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教材函〔2021〕3号),通过5个领域30个核心要点,明确要求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并选取相关内容,作为学科教学素材,有机整合融入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育学生了解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自我保护,减少健康风险行为及其危害。

(二)优化课程内容,构建素养导向全方位知识链。明确各学科各学段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的具体目标等内容,坚持以核心素养导向,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为主,有机融入其他相关学科。以实践体验为主,组织开展实验探究、情境体验、虚拟仿真、现场教学等活动。如小学课程中已设置有“认同男女平等以及自己的性别”“了解身体隐私部位、人与人相处的边界”等内容。初中科学课程中系统介绍器官结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设置“青春期异性交往”等内容,积极构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整知识链。

(三)完善教学体系,创新地域特色教学形式。将青春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常规教学。协同计生协会等部门,以中国计生协会编写的《成长之道》《沟通之道》等为依托,积极开发本土教育材料。各地分学段编印《青春健康口袋书》《让每一个孩子都懂得性》《来自青春健康热线的故事》《男孩女孩》等中小学青春健康读物。同时,在开展互动式授课、专家讲座的基础上,通过展览、座谈会、咨询服务、主题班会、辩论赛等形式开展各类青春健康教育活动。

2

突破文化禁忌,营造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宣传两性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两性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要求,加强学校与社区、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一)强化政策引导,形成多维度教育体系。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的意见》《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4—2027年)》,将青春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作为促进重点人群生殖健康的重要内容。各地结合实际,落实齐抓共管,合力推动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机制,确保青春健康教育在全省范围内的普及和深化。

(二)强化示范引领,构建开放式教育生态。杭州市作为全国首批15个青春健康项目点之一,率先开展了为期5年的“促进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引入先进教育理念。浙江建立省级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白名单制度,确保青春健康教育科学、规范地融入校园。积极打造“浙里青春健康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提供青春期生理、心理咨询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教育环境,让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取科学、全面的青春健康知识。

(三)深化家校社协同,共筑教育支持网络。省教育厅联合省妇联等部门,推动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发挥“1+101+N”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作用,推动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一规划”转化为家长依法育儿、科学教子的行动规范。2024年,联动举办“亲子共读 书香润浙”“浙里教子有方——百千万家长学校”系列活动等,惠及家长600万人次。同时,整合社会力量实施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浙里护苗育才”寒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等,构建家校社共育的良好格局。建立了个案咨询服务的闭环机制,设立省市县三级咨询服务点,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3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两性教育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加强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培训。

(一)构建层级专业培训体系,夯实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浙江省自2011年起实施全省师资梯度培养计划,构建“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逐级认证、逐步成长的四阶梯度认证体系,通过师资认证及组织常态化培训班、交流会、工作推进会,开展优秀教案征集、示范课视频录制等形式,推动师资水平能力提升。

(二)开发区域教学资源体系,强化教学支持与服务效能。研发系列数字资源,形成《青春健康教育指导手册》《舞动青春》《菲菲的日记》等本土资源库,配套开发“浙里青春健康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资源融合。目前建有国家级青春健康示范基地37个、省级示范基地86个、市县两级示范基地600多个。如建德市青春健康指导中心,通过开发智能机器人“小青宝”、沉浸式体验空间、智慧科普空间等场景,率先探索AI技术在青春健康教育互动学习、师资培训、智能咨询与辅导、数据收集与分析、健康教育资源优化等方面的应用,成为我省青春健康教育基地迭代升级的“探路者”。

(三)融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构建全链条学生保障体系。针对青春健康教育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浙江省将心理辅导技能纳入教师培训核心模块。通过“理论授课+案例督导+实操演练”模式,重点培训青春期心理危机识别、沟通技巧及团体辅导方案设计能力。同时,依托“浙里青春健康服务平台”心理咨询服务模块,教师可实时获取专家指导,形成“教学-辅导-转介”闭环机制,确保学生心理问题得到及时干预,教师心理辅导能力显著提升。

4

完善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的支持体系。应加大对两性教育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建立包括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元化支持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资源配置。省财政每年拨付省计生协专项经费用于青春健康教育。部分地区也将青春健康教育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自2018年起,省政府将青春健康教育纳入“健康浙江”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市县两级示范基地,以及“亲青服务中心(站)”、亲青门诊等服务网点。2020年,省财政厅拨付专项资金,打造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友好的性与生殖健康优质服务。

(二)构建支持体系,提供多元指导。省教育厅、省计生协、省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协同建立培养了一支高素质、有情怀、管理规范的青春健康工作专家、项目管理人员、师资、志愿者等专业团队,形成了多元化的支持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推进青春健康教育的优化完善与监督落实工作。动态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实施反馈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数字化配套资源;健全师资培养机制,提升教学能力与心理辅导双轨培训;强化政策执行监督,深化家校社协同,建立三方信息互通平台,完善社区服务联动机制,确保教育政策落地见效,打造青春健康教育“浙江样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

感谢您对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厅门户网站(https://jyt.zj.gov.cn/),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两性教育政策落实、教师培训、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信息。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屠恺文,联系电话:0571-88008903)

浙江省教育厅

2025年7月3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