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舟山——部门“一盘棋”,聚力“一体化”
发布日期:2025-07-15 来源: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结合2~3岁幼儿生理特点,讲解夏季衣食住行的养护要点,并手把手地指导家长学习小儿健脾与防治积食的推拿手法……6月27日,舟山市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医生郑松飞走进新城临长路幼儿园,为托班的家长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夏日幼儿中医养护”专题讲座。

自去年9月开设托班以来,新城临长路幼儿园便与舟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属的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服务协议,聘任郑松飞担任健康管理员,负责定期入园开展健康宣教、膳食营养指导等专业服务。

这是舟山深化多方联动,协同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缩影。早在2021年,舟山就启动了2~6岁幼儿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并尝试在多所幼儿园开设了托班。然而,由于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幼儿园办托班涉及跨部门业务衔接,常陷入多头管理的困境,容易形成“两张皮”现象。

“托育教育一体化要走深走实,不能仅靠教育部门单打独斗,卫健、财政等部门同样需要深度参与。”舟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沃维林说。为此,舟山将托育服务扩面提质、实现幼有善育纳入了民生实事和基本公共服务市域一体化改革事项,并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市县两级幼儿园托班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

依托这一机制,舟山出台了托幼一体化布局规划(2025—2027年),起草了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提出了托育教育资源供给、管理机制、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和保教服务“五个一体化”具体举措,并研制了幼儿园托班布局规划、配置规范、管理指南、教养方案等4个配套文件,构筑起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四梁八柱”。

当天10:40,当记者走进舟山幼儿园托(1)班教室时,教师夏晓燕正在指导20名幼儿进行餐前洗手。“同样是洗手,教幼儿班时,我会把科学洗手的步骤编成儿歌,设计七步法流程图。”夏晓燕坦言,而当对象转为托班幼儿,则需要亲自示范每个细节,“他们年龄较小,我得一对一教怎么打开水龙头、控制水流大小,再引导孩子涂抹洗手液、搓出泡泡”。

“在日常教学中,这样的差异比比皆是。”舟山幼儿园园长王艳红介绍,该园目前3个托班共配置6名教师和3名保健人员,但均来自幼教岗位。“办托班并非幼儿园的简单下延,若照搬幼教经验,易使托班‘小幼儿园化’,违背幼儿成长规律,拔苗助长。”王艳红说。

为提高托育教育一体化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2023年,舟山市县(区)教育局、卫健委分别联合成立了市县两级托幼一体化研究指导中心,明确其对辖区内托育教育一体化工作的指导职责。如组织开展托育照护专业培训,提升幼儿园保教人员托育能力,搭建托幼一体化养育照护交流研讨平台,建立定期园本教研与区域联动教研制度等。目前,依托5家研究指导中心,舟山累计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和研讨活动72次,覆盖近2.5万人次。

这样的“一体化”理念还渗透进了日常管理中。如今,舟山65所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均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并配备了专兼职健康管理员。健康管理员除常态化入园指导外,还会不定期参与托班日常教育活动。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每学年还会提供2次入园体检服务,并为每名幼儿建立翔实的个人健康档案。

一体谋划、一体布局、一体赋能、一体管理……在舟山,多方联动助力托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下一步,舟山将持续深化“1+4”政策落地,强化多部门协同,打造一体化文化品牌,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共享、安全优质、方便可及的托育教育一体化服务体系,为全省提供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市域样板。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