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微学院跑出“大能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用专业服务“陪跑”小微企业成长
发布日期:2025-03-03 来源: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这几日,半边咖啡馆正张罗着开业,这是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的第6家村咖。进村创业浪潮下,大量青年创客将目光投向鞍山村,在这里站稳脚跟的小微企业已经有30余家。其中,近1年来新增的就有7家。

同一时间,慈溪智慧谷产业园的科技企业在忙着申报年度首台(套)装备。作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慈溪智慧谷产业园已经聚集起100多家科技型初创企业。

去年,鞍山村和慈溪智慧谷的材料出现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富的案头,连接它们的是一份微学院申请表。“将专业布点到产业园区、服务分布到乡村社区,是写进学校党代会报告的。”张启富郑重签署“同意”,鼓励师生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区域经济的“毛细血管”,帮助激发小微企业成长活力。

多点布局,“微学院”进村入企

新学期,浙江工商职院传播与策划专业主任刘昊在工作计划中写下很多个“鞍山村”——活动策划课开到鞍山村、现场调研走访鞍山村、围绕鞍山村设计实训作业、为鞍山村规划研学路线和菜场改良方案……村校间不到20分钟车程的路,他和学生每个月要往返很多趟。作为全校样板的“乡村振兴”微学院就设在鞍山村。

牵头领办微学院,刘昊所在的建筑与艺术学院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因为双方早有合作,而鞍山村也走到了乡村振兴新阶段,面临着业态拓展、产业升级的拐点。“鞍山村过去靠着经营农家乐走上致富路,这几年村里办起共富工坊,腾挪闲置用地招商引资,进驻了一批农文旅融合的新兴企业。”在刘昊看来,鞍山村很典型,这只“麻雀”解剖好,是可以形成经验批量复制的。

村民想把农产品卖出去,企业想把游客引进来,他们不约而同地瞄上了直播带货赛道,但前者缺乏技术、后者人手不足,只能望“播”兴叹。这个切面折射出小微企业的共性问题:因为规模小、员工少、营收不稳定,小微企业容易面临专业人才资源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够、产业信息获取不便等难题。“小微企业求助高校的通道并不畅通,我们要主动对接小微企业需求,把微学院办到企业身边。”刘昊说,“乡村振兴”微学院已经组织46人次的“农指员”和科技特派员开展“数商助农”活动,指导鞍山村小微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庄开展农产品推销。

虽然实施在二级学院、布点在乡村一线,但背后签约的主体其实是学校和街道。微学院更像是校地深度产教融合的“侦察兵”,一头撬动盘活全校资源,一头服务覆盖整个街道。为此,浙江工商职院专门出台指导意见,从制度上明确各职能部门为微学院项目支持部门,同时打破学院壁垒,全校各级各类平台、资源通过微学院建设实现共享。

“我们已经在海曙、鄞州、镇海等宁波8个县(市、区)设立9个微学院,另有4个正在孵化中,基本实现了二级学院全覆盖。”教务处处长胡蕙芳表示,他们也支持有条件的二级学院拓展服务范围,联合产业园区、行业学会、街道社区等多个校外主体跨界共建微学院,在全校打造起微学院矩阵。

经济管理学院就已携手宁波市鄞州区税务学会、宁波神州开元财税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等分别建立“鄞领税越”微学院、“数智财经”微学院和“金融社工”微学院,充分发挥旗下各专业的力量,以产教融合、社会服务项目为抓手,为相关领域小微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

定制服务,“保姆级”陪跑护航

宁波灏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各类小家电产品方案设计、集成电路芯片研发的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刚从上海搬到慈溪时,公司仅有10余名员工,缺乏线路板测试的实习生和编程技术员。一筹莫展之际,总经理纪志浩参加了园区定期组织的“排忧解难”信息交流会,向慈溪学院院长、“慈溪智慧谷”微学院负责人李方园谈及此事。

得知企业难处,李方园当即从慈溪学院挑选了10余名相关专业学生组成电子技术兴趣小组,为他们解决短期用人难题。但救急更要救难,临阵驰援不是长久之计。为此,“慈溪智慧谷”微学院专门为公司组建宁波灏霖电子现代学徒制班,为企业量身培养所需的后备人才。“每次我们在市场开拓、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方面遇到难题,微学院的师生都会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助力与支持。”纪志浩感慨地说,微学院几乎是在陪着企业经历了从初创到成长的整个过程。

早在2004年,浙江工商职院就深入县域办学,先后建成了宁海学院和慈溪学院。距离慈溪学院不远就是慈溪智慧谷产业园,园区内企业与慈溪学院一直多有合作。去年11月,慈溪学院和慈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宁波甬创智慧谷园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共建“慈溪智慧谷”微学院,邬琦姝数字媒体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王亮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等5个工作室同步进驻园区。

“大师智囊团”就在身边,给园区内的小微企业吃了颗创新研发的“定心丸”。求助很快便找上门来,慈溪捷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望师生们帮忙开发一款小家电用高端数码显示产品。慈溪学院教师周庆红了解情况后,利用幻彩灯珠做数码管,通过自研的PWM控制电路实现了丰富的LED动态演示效果,顺利解决了该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的困境。

“规上企业的技术研发难题对于高职院校师生来说或许‘超纲’。但对于小微企业、初创企业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而言,我们是有用武之地的。”李方园表示,“陪跑”也是“练兵”,为企业解难纾困的过程也是在真现场锤炼真技能的过程。“慈溪智慧谷”微学院成立不到2个月就直接服务园区企业11家,孵化学生创业项目1个,开展了智能家电开发新技术讲座、校企对接会、定向邀约专场招聘会、家电产业调研等一系列活动,还面向园区企业职工开设了“好巧”青年夜校,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据统计,以微学院为触角,浙江工商职院已深入各产业园区和行业学会,与136家小微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开展学徒制、现场工程师、订单班等联合培养,为合作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学生3920人、现代学徒制学生1886人。前不久,浙江工商职院还依托“数智财经”“鄞领税越”微学院,联合鄞州区税务学会开展小微企业纳税调研,为23家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纳税服务,并将调研成果提交鄞州区税务局,推动小微企业减税退税流程优化。

真学真做,把论文写在服务中

“海韵铸魂”微学院将港口文化传承、文物活化利用、海洋意识教育等搬到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展大学生思政课现场教学;“文旅融合”微学院一口气签订8个项目,推出礼仪风采大赛等3项活动;“金融社工”微学院开展创新实践课题1项、项目督导9场、项目服务调研13次……

“小微企业发展有不同周期,需求也会不停变化,微学院面对的是一个个复杂的综合课题。”胡蕙芳说,通过跨界、融合与创新,学校也在不断探索小规模、精准化、实战型的教育实践,将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经历反哺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

刘昊就曾将传播与策划专业2024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做成“实战”。当时,鞍山村委想委托该专业师生包装推广村里六大农创品牌,包括民宿、咖啡馆、烘焙店、草莓种植等。刘昊将任务布置给两个应届毕业生班级,要求班里学生每4人一组抽签选定具体项目,以品牌传播全案、短视频、直播方案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各农创品牌制订推广方案。那几个月里,学生几乎没事就往鞍山村跑,进行现场调研、做SWOT分析、拍摄短视频……后来他们还择优确定了12个作品在鞍山村现场路演,共富工坊的合伙人也非常给力,现场选中6个项目实施推广,让学生们的毕业设计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通过“我为乡村共富代言”直播大赛、2024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民宿改造设计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以“乡村振兴”微学院为纽带,浙江工商职院建筑与艺术、电子商务等多个学院的学生都踊跃参与到鞍山村的共富活动中。直播大赛的获奖者还被聘为云上鞍山·共富工坊荣誉推介官,获得了宝贵的实习推荐机会。“我为乡村共富代言”更是衍生出一门实践课程,吸引更多学生走进鞍山村,开启直播带货体验。村里的“新农人”们也积极“蹭课”,还拿出他们过往直播的视频,向授课教师请教问题。

“微学院搭建起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能力培养、专业人才和创业者实习就业的平台,实现了乡村人才和产业的‘双更新’,也促进了教学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多元化、乡村业态发展融合化。”江北区委两新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融入服务中的创新举措,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实习实践进村、毕业设计进村、创新创业进村,让更多年轻人成为“新农人”,用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