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全程“透明”可追溯,记者跟着丽水“阳光配送”工作人员为学校送菜送餐——从仓库到食堂,一路阳光 | ||||
|
||||
孩子的餐食无小事,牵动千家万户的心。在这方面,丽水家长的“放心指数”正逐渐提升。 丽水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推进“阳光配送”建设,打造一批把关严格的“阳光配送”企业,以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目前丽水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541所,其中大部分学校自建食堂,由相关企业配送菜;19所学校因条件限制未建食堂,由相关企业配送餐。 新学期伊始,我们探访为丽水学校配送菜、配送餐的企业,在深夜的摄像头下分拣食材、跟随配送车送菜、在企业厨房里体验烹饪过程,共同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深夜备货只为新鲜,食材检测全覆盖 晚上9时,我们来到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的瓯态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作为丽水首批13家校园食材“阳光配送”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瓯态园每天要向全市108所学校分类配送70余吨食材,覆盖学生群体数万人。 此时的瓯态园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蔬菜的清甜。瓯态园的副总经理翁科勤热情地迎接我们:“为了确保食材新鲜,我们都是夜间作业。” 进入仓库之前,我们按照规定穿上了专用工作服。翁科勤介绍,仓库内储存、挑拣、清洗等关键区域都安装了接入浙江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浙食链”的AI监控系统,任何违规行为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随后,我们来到粗加工区,员工们正忙着处理刚运到的包心菜。我们也跃跃欲试,便从组长王聪梅那里领了小刀,走上生产线。 看着简单,可我们做起来手忙脚乱:有时下刀太重,伤了嫩叶;有时切得太浅,还得用手撕掉老叶。王聪梅见状,笑着摆摆手说:“你们还是去后端打包吧。” 打包区的工作似乎简单一些。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我们将菜品放上“阳光配送”智能验货秤。“云和县小徐幼儿园,下单6斤西红柿……”我们称出相应重量后,系统自动生成订单配送标签,整个过程高效而精准。 随后,翁科勤开始介绍运作模式——公司的食材都来自经过严格筛选的供应商或蔬菜基地。每批食材入库前都要接受详细查验,同时在“浙食链”上建立供应商和经销商档案,确保可追溯。假如出现农残超标等情况,公司不仅要对供应商进行处罚,还会直接解除双方的合作。介绍完毕,他笑着提醒我们:“别忘了留样检测。” 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我们带着不同菜品来到隔壁的自检室,检测员正在进行农药残留等检测。检测完毕,检测员封存样品,并给食品留样冰箱上了一把红色大锁。检测员告诉我们:“检测数据实时上传‘浙食链’。企业现在日均检测达100多批次,基本实现食材检测全覆盖。”事后我们了解到,当天送检的食材全部合格。 不知不觉间,时针指向凌晨1时,我们熬不住了,于是到瓯态园的办公楼休息一会儿。 “体检报告”随菜走,学校逐一验收 “滴滴滴……”凌晨3时,闹钟响了,配送车要出发了。我们揉着发涩的眼睛,赶紧起身当起了“配送员”。 再次来到瓯态园冷库,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经过前夜的分拣打包,冷库内各学校标牌下已整齐摆放着一箱箱果蔬、肉、蛋。30余位配送员各司其职,路程远一点的配送员已经开始搬运、装车。 我们跟着配送员朱建华一起清点将送往丽新小学、老竹镇幼儿园以及老竹民族学校的数筐菜品,订单上有详细的商品品类、重量、金额等信息。 清点无误,我们一起将菜品搬运上车。初春的凌晨,温度只有3℃左右,但打开冷链车的货箱,寒意瞬间加重。朱建华笑道:“冷链车里只有0℃,货箱里的温湿度监测连着企业管理员的手机。温度一高,电话马上就会追过来。” 凌晨6时,我们按既定路线开往3个学校。“车辆都安装了定位装置,轨迹会上传到云端。”朱建华说,丽水所有为学校配送菜的企业,都要在7时30分前将食材送到。 车窗外,月亮挂得很低,高楼渐渐离我们远去,山影如兽脊起伏。40多分钟后,车子开到了老竹民族学校食堂门口,学校党总支书记曾黎钧带着后勤团队早已在晨雾里等待,该校有超过1500名师生在校用餐。 我们赶忙下车和朱建华一起搬出菜品,朱建华在订单上的“配送人”处填写下自己的名字后,将农残检测报告、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单、动物检疫证明等材料交到食堂事务长黄勇新的手上。 黄勇新带着工作人员一一验收,确认没问题后,又通过“智能云秤”上的高清摄像头拍下食材,并将数据上传至“浙食链”。最后,依次在订单上打钩并签字。 曾黎钧说,以前学校自己采购食材存在供应链不稳定、检测跟不上的问题。“实行‘阳光配送’后,每样菜都带着‘体检报告’进校园,学校省心多了。”配送单位还受严格监管,一旦被发现缺斤少两、价格虚高或是食材有质量问题,不仅会面临处罚,还可能被取消供货资格。 清点结束,我们又马不停蹄驶向老竹镇幼儿园以及丽新畲族乡丽新小学。最终,全部按时配送完毕,再将车开回瓯态园清洗消毒。 无证不能掌勺,每个菜都要留样 在丽水,没有建食堂的19所学校,其配送餐是否也能让人放心?据了解,校外供餐单位由各地教育局公开招标确定名单,再经学校领导和家委会代表考察选定。目前,丽水共有7家校外供餐单位为19所学校的2.2万余名师生配送餐食。 数日后的早上6时,我们又来到位于丽水市区的浙江天天向上餐饮公司,这里已经忙开了。接下去的5个小时,这里将完成莲都区囿山小学、中山小学、梅山小学3所学校共5000余份学生餐的制作与配送。 公司食品安全总监虞峻带我们走进粗加工区,工作人员正在切胡萝卜,绿色刀柄的菜刀“嚓嚓嚓”地落在绿色砧板上。见我们新奇的样子,虞峻笑着解释,各类食材配有专属清洗台,菜刀、剪刀、砧板甚至清洁布等工具,都用红、绿、蓝3种颜色标注——禽肉类用红色,水产、海鲜用蓝色,蔬菜则用绿色。工具每天都要清洗、消毒。“我们的原材料都有保障,食材都有检测报告。”虞峻说。 来到烹饪间,只见厨师们忙得不亦乐乎。看着新奇的大锅,我们也想试试,却被虞峻拦了下来,“没有厨师证、健康证,是不允许掌勺的哦。”我们这才注意到,每个锅上都贴着责任人与监督人姓名,厨师王剑雄就是这口锅的责任人之一。 接下来,我们按要求换上干净的工作服,进入备餐间。一排排蒸汽消毒柜正在给不锈钢餐盒等餐具集中消毒。 不一会儿,第一个菜——红烧肉送了进来,在虞峻的指导下,我们拿起温度计测量菜品的中心温度:82℃左右。“检测合格。”虞峻说。按照公司要求,菜品出锅后要第一时间运到备餐间,这时菜品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 随后,工作人员迅速将菜品装入食品留样盒,填写留样信息,放入专用留样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 各类菜品依次烧好并端进备餐间,工作人员先留样,然后将饭菜盛入不锈钢餐盒,再装入保温箱、贴上封条,由配送车运往中山小学。 配送餐抵达中山小学后,学校的后勤老师杨凯便忙开了,检查封条、菜品、汤品、水果,然后依次送到每个教室门口,等待孩子们“干饭”。配送餐分两款,内含不同的菜品,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午餐后,看着孩子们吃得干干净净的餐盒,我们不禁感叹:从食材分拣到清洗,从烹饪到配送,“阳光”下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对孩子们成长的责任与用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