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5-11-04 来源: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5-11-04_112133_323.jpg

11月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浙江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情况。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峰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请问“十四五”期间,浙江教育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发力助推创新浙江的建设?


陈峰回答,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十四五”以来,我们按照创新浙江建设的要求,积极深化教育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人力和智力支撑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生力军。这些年来,全省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40万名左右的毕业生。这其中,有8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浙江就业创业,有6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中小微企业作为职业生涯第一站,他们成为“创新浙江”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近三年,我省高校61.5%的新增本科专业、71.8%的新增硕士博士点都是理工农医类专业,契合了我们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

第二,贡献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近年来,我省高校尤其是省地方属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很快,不仅新增了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还实现了国家科技三大奖“一等奖”零的突破。高校的专利、技术等科研成果不断“走下书架”“登上货架”,全省高校年均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超过60亿元。高校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

第三,汇聚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我们以高校为基地,引育汇聚高层次人才,并建立了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互聘共享”机制。截至目前,全省高校国家级人才已突破3500人次,高校成为创新浙江的重要人才高地。谢谢。


浙江之声:建设创新型省份,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请问浙江教育对此有哪些考虑和部署?


陈峰回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期间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教育系统,我们要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推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快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专业结构,积极为创新浙江提供更加匹配的人力和智力支撑。着力做好三件事:

第一,强化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加强科学教育,增加实验、实践课程,培养创造兴趣,让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真实的生产场景和岗位实务。从小学开始,我们全面普及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努力把“会读书的人”培养成“会创造的人”。

第二,普及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今后将成为大部分适龄青年的要求和选择。我们要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容量,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使适龄青年有更多机会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同时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学历层次结构,培养更多理工农医类人才,争取到2030年,全省高校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规模占到60%以上,为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输送储备人力资本。

第三,优化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限于学校教育,也不限于职前教育。我们将加快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升职业教育层次,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要健全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学校后”职业教育,把职业技能培训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终身的职业技能迭代和文化知识更新需要。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