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中国教育报:浙江永康推进随迁子女同城同待遇——“来了就是永康人”
发布日期:2025-11-04 来源: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浙江省永康市这座拥有超16.6万户市场主体、68万登记外来人口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达4.7万人,占在校生总数42%。今年,这座城市实现了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到100%,交出教育公平亮眼答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秉持“来了就是永康人”的理念,永康正以更大的投入、更完善的体制机制,书写随迁子女“同城同待遇”的教育共富新篇章。

“实验学校的录取名单上有我家娃!”云南籍务工者周先生盯着公示的积分排名,眼角的笑意藏不住。他的女儿能顺利进入城区优质公办校,源于永康积分入学政策的动态优化——今年,周先生社保缴纳满6年,加上去年考取了焊接证,积分刚好达到实验学校的录取线。“现在政策考虑到我们这些技术工人的贡献,加分更合理了,孩子能读优质公办校了!”周先生说。

永康的积分入学政策已实施10年,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动态调整。2023年修订发布的《永康市新市民量化积分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核心围绕“扩容”与“提质”双发力:新增“专业特长”“基层治理”等加分项,把对城市的贡献与子女教育权益直接挂钩;在学位供给上,以人口流动数据为依据、产业布局为导向,推进公办学校建设——在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地区优先规划学校,破解土地、资金与跨部门协调难题。

“资规局每年保障教育用地,属地乡镇全力推进政策处理。‘十四五’期间,永康新改扩建并投用学校58所,总投资64.3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2.7倍;新增公办学位42090个,是‘十三五’时期的1.8倍。”永康市教育局计财科负责人介绍。

“积分不仅是入学凭证,更是新永康人参与城市发展的见证。”永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业根说,城市教育资源布局的优化与公共服务投入的加码,正不断拓宽着教育公平的通道。

为破解升学难题,永康不断扩大优质学位供给。近年来,全市投入6000万元,创新采用“政府回购+公办接管”模式,将此前存在的22所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彻底“清零”,1.4万余名孩子随之入学了标准化公办学校。

更深层次的突破,在于永康打破了横亘在随迁子女面前的“户籍高墙”。优化高中招生政策后,学业表现成为竞争优质学位的唯一标尺。永康一中作为当地最优质的高中,对随迁子女招录不设户籍门槛,2025年高一新生中随迁子女占比达25%,创下新高。

让随迁子女顺利入学只是起点,让他们“安心成长、融入城市”才是最终目标。为此,各校纷纷探索针对性举措。

花川小学位于千家企业环绕的花川片区,学校以“每一个都珍贵”为办学理念,打造出可复制的随迁子女关爱模式。该校组建党员教师“1+N”导师团,每名导师牵手5名随迁子女,用一本“成长护照”周周兑现孩子们的“微心愿”;针对家长务工忙的特点,学校组织周末家访队上门提供家教指导……湖南籍家长刘先生感慨:“孩子有人管、爱上学,我们上班也踏实。”

“从‘清零’进城务工人员子弟校到叩开重点高中大门,从积分迭代到人才安居,永康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用扎实的行动兑现庄严的承诺,让每一名随迁子女都能在这片土地上与城市共成长、同未来。”陈业根说。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