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5-00013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5-01-20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浙江科技大学以高水平国际合作办学服务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 | ||||
|
||||
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的必然要求。浙江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始终把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为特色发展战略,积极服务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 一、紧扣对外开放主线,服务提升开放强省全球链接力 一是做好共建“一带一路”“粘合剂”。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聚焦语言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人文交流研究等方面精准发力,与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机构95个、合作项目160个,“ZUST-SIA丝路国际学院”入选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学校入选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支持单位。 二是争当产业升级“助推器”。聚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大力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设立全省首个本科层次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工程师学院;与德、法、美、澳等国家联合开展15个人才培养项目,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公司合作开展双元制本科专业国家试点项目,着力培养大数据、生物工程、机器人等产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 三是搭建企业出海“立交桥”。与德国石荷州经济技术促进中心杭州办事处共同发起“中德校企合作论坛”和“中德校企合作联盟”,吸引70余家中德资企业加盟,助力两国企业深层次交流,为我省企业更好“走出去”搭建校企联动平台。 二、聚焦科技人才赋能,服务提升开放强省创新支撑力 一是加强国际化创新人才支撑。通过多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建立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毕业生3000余人,国际化办学领域教学成果累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5项。学校引进的外籍专家中1人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0人获得“西湖友谊奖”,获奖人数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二是加强国际化科研合作赋能。与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20余个,着力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其中,与缙云县共建的智能制造国际产业研究院,助力地方连续两年获得省“科技创新鼎”。 三是加强国际化智库研究服务。聚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德语国家产业科技政策、高等教育等重点研究领域,与省外办共建北德研究中心,与工信部共建国内首个德国工业文化研究平台,高质量建设德语国家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设立省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与民建浙江省委共建中德产业与科技研究智库,成立中德应用型大学研究院,构建了“一院一库四中心”的国际化智库格局,50余项咨政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重要部门采纳。 三、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服务提升开放强省文化软实力 一是打响“留学科大”品牌。学校来华留学生规模近3000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学生占比达90%,累计培养来华留学生2万余名。近年来,深入实施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再认证。大力打造国际学生国情教育“科大范式”,引导其充分发挥国际传播“他者”主体作用,讲好中国故事,获批“浙江省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 二是扩大“中德论坛”影响。受教育部委托,学校于2007年发起“中德论坛”,先后在中德两国成功举办9届,会员高校达到64所,已成为中德教育文化交流的“金名片”。学校作为国内高校唯一代表,受邀出席德国应用型大学创立50周年庆典活动,并作主题发言;赴德参加中德教育对话论坛,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 三是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作为我省对外交流重要窗口学校,两任德国总统先后到校亲访,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分别接见学校师生代表,对学校中德合作办学成果表示赞赏。近年来,包括德国、法国驻华大使等在内的外国政要到校访问达80余人次,国外师生与企业等代表来校交流近600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