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织密安全防护网 护航多彩成长路 浙江书写平安校园建设亮丽答卷
发布日期:2025-01-16 来源: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绍兴技师学院)“蓝网”法治工作室揭牌成立。工作室由该校与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共建,双方将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师生自我保护能力。

平安校园建设是做优育人环境的重要环节,如今在我省,像“蓝网”法治工作室这样的校警联建合作机制已成常态。近年来,我省坚持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主线,从健全机制、隐患排查、安全教育、科技赋能等方面入手,多部门联手,合力编织起校园安全防护网。

多方协力

平安校园擦亮幸福成色

“今后,我们要一起向校园欺凌说‘不’,坚决不做校园欺凌者和旁观者!”不久前,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育才科技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在观看了情景剧《守护少年的你——预防校园欺凌》之后,由衷地表达了这一决心。

这部情景剧由青山湖科技城妇联联合浙江省发明协会教育戏剧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及多所学校共同打造,形象再现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与行为,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和相关法律知识。

像临安区这样多部门推动学生安全工作的做法,在我省并非个例:杭州市教育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组成校园食品安全检查组,定期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慈溪市将校园平安工作与网格建设紧密融合,形成“1+17+N+X”校园专属四级网格梯队,并围绕平安宣传、涉校舆情、身心健康等主要项目,分层分级梳理形成15个类别的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

“平安校园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和保底工程,需要政府牵头统筹抓总、多部门联动配合。”省教育厅校园安全处副处长陈凌凯介绍,我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学生安全工作理念,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纵向上,我省在省级、设区市、县(市、区)三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有关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小组,形成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横向上,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与政法、公安、宣传、网信、消防、交通、卫健、市场监管等10余个部门和单位加强信息共享互通,强化配合处置,形成横向联通的部门协同工作体系。

此外,去年省教育厅印发了《2024年度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责任清单》。翻看清单,首先压实了学校主体责任,并将校园安全责任详细分解落实到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各个安全岗位,形成点面结合、全员参与、整体联动的校园日常安全管理体系。

明确组织体系、厘清责任链条……更为明确的校园安全工作,带来的是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大中小学4A以上等级平安校园占比超过80%。

科技赋能

多管齐下夯实平安底座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必须加快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体现现代化特点的校园安防体系。

构建最强“大脑”,做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轻点鼠标,校内的道路、教室、办公室等各公共区域在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智慧大屏上清晰呈现。遇到突发事件时,屏内会显示警报并锁定具体位置,工作人员能迅速奔赴点位予以处置。

宁波市奉化区构建了“139”护校安园协同智治体系,包含“护学”“护行”“护成长”三大功能,目前共有9个应用场景。以溺水风险“闭环处置”应用场景为例,在校园周边的开放水域设有电子围栏,可以通过抓拍识别人员身份,对长时间停留或越过围栏的未成年人,能自动播报包含其姓名、所属班级等信息在内的语音警示。同时,这些信息会通过“浙政钉”推送给学校安全负责人、班主任及家长,并指令辖区派出所、消防、急救中心等部门联合行动。

这些智慧化应用是我省数字赋能校园安全的一个缩影。通过数字化,我省各地各校持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目前全省中小学校园内安防监控实现全覆盖,运用安防平台和物联网技术,逐步实现“探头站岗、智慧巡逻、桌面指挥”,助力学校学生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据了解,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学生因意外溺水死亡人数较2023年同期下降88.9%。

聚焦安全教育,“软件”提升催生防范力量——

“有坏人闯进学校,应该拨打哪个电话进行呼救?”“听到警报声后,我们应该做什么?”……每年,杭州市竞舟小学都会定期进行反恐防暴安全演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确保遇到突发暴力事件时,学校能够迅速、有效地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

2024年3月,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成立了家长安全学校,担任首届校长的是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上塘派出所所长孙亦汇。“我们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需求,来开发家长安全学校的校本课程。家长们先学会,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孙亦汇说。

要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需要创新安全教育模式。据了解,我省将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体系,综合运用舞台剧、课本剧等多样形式开展安全教育。2024年,全省各地举办防溺水、防欺凌等安全教育活动2.1万余场,覆盖师生、家长超过1500万人次。

“接下来,将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校园智慧安防系统2.0版,实现校园安全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实施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全方位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陈凌凯表示。

矛盾不出校

“枫桥经验”绘就和谐画卷

2024年10月,嘉兴市首个高校校警驿站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海盐学院正式启用,为6000余名师生提供警务政务服务。校警驿站将公安服务职能前移,承担报警求助、户籍管理咨询、居住证受理等服务职能,做到警力前移、阵地前移、服务前移。针对校园内的各类纠纷,学校可推送至校警驿站,公安干警根据纠纷情况联合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处置。

近年来,我省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校园版,力争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校、矛盾不上交”。

从警务室到警务站,再到校警驿站,绍兴文理学院经历了驻校警务力量的两次升级。学校始终注重多元共建、双向融入、协同治理的共建共治模式。校警驿站成立以来,民警直接将办公室设在高校内,参与调解师生、生生矛盾,同时邀请公益律师、检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咨询师等相继入驻,给予师生专业、免费、可靠的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

“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在和老师、同学朝夕相处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矛盾与困惑,我们的角色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驻站民警表示。截至2024年12月,绍兴文理学院校警驿站已成功处理师生校园治安警情198起,化解纠纷57起,纠纷化解率达到100%。

“枫桥经验”不仅走入校园,也开始改变校园。诸暨市草塔中学和浬浦中学鼓励学生成立校园模拟法庭等自治组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调解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让学生自己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小法官”“小娘舅”;宁波成立了市校园矛盾调处化解中心,整合了各方资源,组建了一支强大的专业调解团队,构建了市、区、校三级调解体系,为全市教育系统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校园安全协同共治,大力推进高校校警驿站建设,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陈凌凯表示,此外,今年我省还将重点打造“家校协同、校警联动、部门协作、政府支撑”的“家校警社”共治安防工作体系,全力守护校园平安和谐。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