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看,浙江校园的新学期新气象
发布日期:2024-09-06 来源: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又是一年开学季。

走进校园,足球场换上了崭新“绿装”,书桌椅也焕然一新,多了可以“躺睡”的新功能;

走进教室,一摞摞簇新的课本被送到学生们的手上,大家沉浸在阵阵书香里;

走过社区,家门口开出了新学校,老百姓对“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期盼照进现实……

随着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正式开学,一个崭新的秋季学期正式拉开序幕。

校园迎新,多地多校呈现新景象

开学日,全省各地的校园里热闹非凡: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前国家队女排运动员单丹娜为学生们带来了以“女排精神”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仙居县第四小学的开学礼充满了科学味,学生们在趣味满满的益智游戏中开启了新的旅程;“哇!新学校真漂亮!”“在新学校读书真幸福!”缙云县下小溪小学新校园初次亮相就收获了学生们的夸赞……

安静了一个暑期的校园,又恢复了往昔的活力。走进校园,学生们惊喜地发现,新学期的校园里处处藏着惊喜和心意: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乡村学生也能体验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桐乡市凤凰湖幼儿园新建了一处开放式绘本馆,为幼儿打造了一方不受打扰的阅读小天地;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中心小学翻新了足球场,绿茵场上再现青春跃动的身影……

除了校园“上新”新景致,不少新学校也打开校门迎接新生。开学迎新日,杭州市余杭区杜甫小学的校园里正上演着一场“跨越古今”的开学礼,只见一幅幅写着一年级新生名字的“榜单”张贴而出,学生们着实体验了一把“榜上有名”的兴奋和喜悦。

据了解,近日余杭区启动了新一轮的名校集团化挂牌,成立了包括杭州育才余杭教育集团、杭州市余杭区未来教育集团等在内的多家教育集团,覆盖全区10个镇街68所学校,名校集团化在校生覆盖率达到84%。

“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是百姓心之所向。为实现优质教育共享,记者发现,新学期起,全省各地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引进社会资源等方式“上新”了不少好学校。比如,义乌市15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将正式投入使用;湖州市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项目16个,为当地适龄学生新增学位1.5万余个。湖州市吴兴实验中学织里校区校长洪强表示,新校区的投入使用让更多本地孩子和随迁子女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材更新,教师们做足准备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新教材陆续投入使用。由于教材的连贯性,新教材从起始年级(新一年级和新七年级)开始使用,其他学段的学生则沿用现有教材。

对于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来说,为了更好吃透新教材,参加与新教材相关的教研活动成了他们暑期的“必修课”。

前不久,桐庐县叶浅予建兰学校教师方汉兵参加了一场全省初中科学新教材使用的专题研训活动,“就科学学科而言,新教材强调了项目化教学和跨学科实践,这对教师开展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汉兵坦言,这次“充电”不仅及时更新了教学理念,也让他对新学期的科学课堂充满期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一线教师认为,新教材更贴合新课标要求,也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更丰富的配套资源。“不仅减轻了教学负担,还有了更多精力去吃透新教材和新课标。”温州市洞头区实验中学教师张夏燕表示。

教材的变化,无疑对基层教师的教学功底提出了新的挑战。暑假期间,全省有不少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新教材研读活动和集体备课,比如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针对数学和英语学科分别开展线上研训活动,天台县实验小学组织全体教师针对如何使用新版教材来了一次全学科“进补”……

在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喻伯军看来,新教材的启用标志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教材的使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

对于教师而言,新教材的使用意味着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喻伯军认为,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学会灵活运用教材内容,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要从原来的‘知识中心’中走出来,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上,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问题”。

举措出新,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

跆拳道、射击、羽毛球、足球……新学期伊始,温州市第十七中学的学生们发现体育课表上多了好些特色体育项目。

无独有偶,温州市第三中学也增加了每周的体育课时。该校副校长苏艳介绍,除了每周为学生安排3节体育课和1节体育活动课外,学校还坚持每天开展3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就算遇上雨天,学生也可以参与室内的体育活动”。

为了让学生每天都拥有足量的时间开展体育锻炼,今年4月,温州市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实施方案(试行)》,并明确了“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标准——时间不少于40分钟、编入课表并公布、不得占用已经安排的30分钟体育大课间活动。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市107所试点学校的学生将迎来“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撒欢时间。

“玩”要尽兴,“睡”也要舒心。新学期起,杭州市北塘河小学的学生们终于可以体验一把彻底“躺睡”的待遇。“新学期换上新桌椅,家长和孩子都很开心。”副校长徐娇翔介绍,为了能利用好午睡“神器”,学校还专门编排了一套“躺睡十二字”收放口诀。

在2024年全省教育民生实事中,实施“午休躺睡”工程便是其中之一。如何管理午睡?如何让学生睡得更好?目前,杭州市滨江区正在推进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和中小学生舒心躺睡管理规范的制订工作,探索“舒心躺睡”的浙江标准,以便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校园食品安全无小事。暑假期间,全省各地中小学校的“示范食堂”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杭州市共投入改造经费1.4亿余元,对全市616所学校的食堂进行提升改造;台州市建立了问题清单和改造提升台账,改善校园食品安全的硬环境;湖州市打造校园食材“阳光配送”机制,全力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