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索引号: 002482082/2024-00206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4〕103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4-07-18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杭5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7-18 浏览次数: 字体:[ ]

邹华、于秋娜、王忠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浙江省中小学红色基因教育工作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于完善我省红色基因教育工作体系、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厅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现答复如下:

序号

具体诉求

答复内容

1

建立健全红色基因教育协同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着力构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核心,宣传、教育、文旅、共青团、关工委等多部门协同,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一是探索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实施意见》,积极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剧场、红色旅游景区等打造青少年文旅教育实践基地,丰富青少年文化产品和校外素质教育资源供给,服务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全省共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27家、图书馆103个、文化馆101个、博物馆119个,建成青少年教育实践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一大批综合型实践基地。团省委牵头建成县级及以上青少年宫84家,总建筑面积达96.6万平方米,每年举办各类主题活动1800余场,服务中小学生199.8万人次。各级各类校外红色教育场所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与属地大中小学广泛开展联建共建活动,成为青少年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的生动课堂。

二是培育推广系列思政育人品牌。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清明祭英烈”“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连续29年开展全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每年确定主题编印读本,开展征文、演讲、漫画、研学等活动,累计500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联合省委宣传部推出全省中小学生“云上思政公开课”,制作播出“有礼讲堂”“我们浙十年”“你好亚运”“中国画好好看”“我们的大运河”等视频思政课程,中小学生累计观看797万人次。实施“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活动,邀请施一公、潘建伟等著名科学家直播授课,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科技报国志向。围绕“浙江有礼”省域品牌,在全省中小学推广以开蒙礼、成长礼、毕业礼为重点的浙江学子“三礼”系列礼仪活动,推动践行“浙风十礼”,培育有礼新人。

2

细化浙江省“双减”政策任务内容,确保校内的红色基因教育时长。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中小学校推进红色基因教育的重要渠道。近年来,省教育厅指导各地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思政课程占比6%—8%)、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学分要求,开齐开足思政课课时,不得占用、挪用或者变相压减课时。但正如你们所说,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依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思政育人效果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政课课程教学管理,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专项行动,严禁中小学校违反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随意调整、增减课程,挤占思政课程和活动时长,通过跨市县交叉调研、责任督学进校、专业力量视导等方式,进一步推动落实规范管理要求,压实工作责任。

3

完善红色基因教育工作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红色文化教材开发建设。2021年以来,我省精心遴选全省思政领域拔尖人才近1000人次,组织编写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重大实践的“之江”系列大中小学一体化专题教育材料3种、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浙江精神的浙江优秀乡贤专题教育材料13种,修订完成《浙江人》《浙江潮》《真理的味道》等专题教育材料6种,形成了一整套覆盖大中小学,体现思想味、时代味、浙江味的浙派精品思政教育资源体系。

二是建优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定实施《浙江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区域内教师编制统筹,确保中学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小学在配置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落实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把每3年对专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作为指令性培训,纳入省师训平台统一管理;实施中小学思政课在职骨干教师提升计划,“十四五”期间省级计划完成1000名骨干教师培训。建立健全省-市-县-校四级思政教研体系,用好学科基地、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教研组长等专家团队,组织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展示交流活动、思政学科新课标新教材专题培训、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等活动,多样态多方式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三是启动实施“银雁关爱”行动。省关工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优势作用 深入实施“银雁关爱”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实施“万场红色报告会”大宣讲,联合英雄模范人物、劳模工匠、科学家、企业家等,培育我省“关心下一代报告团”“五老宣讲团”“银芽快讲团”等宣讲队伍,推动红色基因教育“声”入人心。

4

以数字赋能红色基因教育资源。

为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开展途径,我们积极创新载体搭建平台,研制浙江省“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数字地图。地图汇聚了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科普基地、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459个实践点位,设计了循迹溯源、之江文脉、红色寻根、生态共富、新质科技5条主题研学路线,主题鲜明、路线丰富,力求全面展示我省思政教育的资源优势。数字地图架构手机用户端、PC管理端两大平台,手机用户端实现所有实践点位图文展示、打卡评论记录、路线导航及分享等功能,详细展现实践点位、实践课程、研学类型、实践达人榜等分析数据,为全省思政课建设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近期,我省正在集中力量筹备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拟在会上正式发布实践地图。同时我们也将加快推动系统迭代升级,进一步有效整合省内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经典景区、革命遗址等资源,实现数字化虚拟现实全景展示,打造“浙江省红色云地图”。

5

建立红色基因教育评估激励的长效机制。

2017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提出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完善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目前,我省针对“学校开展红色基因教学的次数和类型”的考核已经纳入学校德育和少先队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针对“教师红色基因教学质量”的评估考核主要有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和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等抓手,针对“学生红色素养提升和对学校红色基因教学的反馈”主要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参照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你们提出的有关意见,结合实际统筹整合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红色基因教育评估指标,对学校和区域红色基因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分析监测,进而提出改善提升思政育人水平的针对性建议。

感谢你们对我省中小学红色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厅门户网站(http://jyt.zj.gov.cn/),了解更多我省基础教育有关工作信息。

(联系人: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张黎,电话:0571-88008831)

浙江省教育厅        

2024年7月15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