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梦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研学旅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于完善研学旅行政策、规范青少年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促进我省研学旅行新业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厅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现答复如下: 序号 | 具体诉求 | 答复内容 | 1 | 明确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 | 2018年,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初步建立了研学旅行联席会议机制,省教育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分别为联席会议组长、副组长单位,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营地基地由各级教育和文旅部门共同推荐、认定、公布和管理。 接下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职责清晰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推动完善由各级教育部门为组长单位,文旅、市场监管部门等为副组长单位,发改、公安、财政、交通、卫生、科技、体育、消防、团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进一步梳理和明确有关部门研学工作监管职责,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加大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做到监管无死角、服务全链条。 | 2 | 完善准入机制,制定相关规范。 | 目前,省教育厅委托有关研究中心正在研制《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组织承接服务规范》,适时提交省标准化委员会审定发布。省教育技术中心委托专业团队研制《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目前已完成技术审查,提请省标准化委员会立项。 此外,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在牵头起草编制《中小学出境研学旅游服务规范》《研学旅游课程与线路设计指南》两个行业标准,旨在进一步规范研学旅行的组织和实施,从行业准入、安全保障、信用约束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 | 3 | 强化教育型研学产品的课程内涵,夯实其作为素质教育践行载体的重要作用。 | 研学旅行要成为“教育+”而非“旅游+”,课程开发是关键。一方面我们高度重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在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小初高《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按照跨学科研究性学习要求,开发了涵盖自然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传统文化等多范畴多领域的研学课程主题,引导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将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各级各类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研学课程,如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红色研学课程、浙江省博物馆的人文课程、雁荡山的地质研学课程等,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外研学资源与体验。 2019年3月,省教育厅发文批复在温州大学成立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与指导中心,依托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和温州大学研学旅行研究中心开展全省研学旅行研究与指导工作。2024年7月,省教育厅委托该中心研制发布了《浙江省中小学研学实践课程指南》,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规划、课程内容与组织方式、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管理保障等7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涉及和实施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同时一并发布了“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学段目标”“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纲要模板”,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各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提供了可学习、可参照的方向和模板。接下来,省教育厅将继续依托指导中心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理论与发展趋势研究、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学旅行工作规范等内容的培训项目,推动将规范性要求应用于工作实际。 | 4 | 抢抓文旅型研学旅行产品的市场契机,挖掘特色文化,讲好浙江故事,有效带动消费。 | 近年来,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抢抓机遇,先后推出了诗路文化、宋韵文化等一批研学旅行产品与线路,着力打造“跟着课本游浙江”“跟着考古去旅行”等研学品牌,成功举办“多彩研学游浙里——特色研学旅游主题日”活动,发布精品旅游线路15条,精品(公益)旅游课程40套,在提升青少年精神文化素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接下来,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将继续结合文化和旅游“双百”重大项目,重点推出文化基因解码、文旅资源开发、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标识打造等“组合拳”,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形成串珠成链、串点成线的放大效果,创新研学旅行业态,完善研学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打造研学旅行“浙江模式”。 |
感谢您对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厅门户网站(http://jyt.zj.gov.cn/),了解更多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信息。 (联系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张黎,电话:0571-88008831)
浙江省教育厅 2024年7月12日
|